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201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生产实习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基于建筑工程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施工虚拟仿真软件平台,提出的"T-WOD"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实习学生多、实习单位少的现实问题.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弥补了年轻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的问题,解决了土木工程等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喝牛奶十忌     
牛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等功效,是男女老少和体弱多病者四季皆宜的滋养佳品。但是,如果喝牛奶的方法不科学,不仅有损牛奶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带来弊病甚至能有害人体健康。因此,您在喝牛奶时必须注意下面十忌: 一忌高温久煮。牛奶富含蛋白质,还含有极不稳定状态的磷酸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结合点,是读写结合的突破口阅读同作文的结合,是读写结合的突破口。能否抓准结合点,关系到能否科学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1.结合点的内涵这里所谓的结合点,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读写关系、读写重点的核心之处。抓住结合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摸清作者的思路,体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这样写的用心,了解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并且学以致用,指导习作实践。例如《少年闰土》,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分析比较,突出关键,重视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善于将各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突出关键,抓住核心,练在点子上,练在要害处,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拼音——要侧重复习几个难以发准音的声母、韵母:n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层次结构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去划分层次呢? 一、什么是层次什么是层次?层次和自然段落有何区别?我的理解,这是两个概念,意义不同。段落是对文章内容而言,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叙述上的顺序,有“换行错格”的明显标  相似文献   
16.
问: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什么作用呢? 答:一、上下勾连,统领全篇。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是作者站在留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揭示了上课的基本内容,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第二次,是在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的时候,作者被吸引被打动,因而情不自禁走进教室,跟  相似文献   
17.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是魏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全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文理清晰,情真意切,是一篇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范文。教学时,应根据教材在思路上的这一特色,紧扣语序,理清文脉,围绕思路,组织讲读。所谓语序是指语法序列和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语文第八册《古井》,是一篇体现第二组训练重点项目的讲读课文。文章构思精巧,以物喻人,以事喻理,含蓄蕴藉,哲理深邃,情理相融,文质并茂。教学时,应根据本文特点,教给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为什么要强调情感教育和培养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从小学语文教材看,大部分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生命,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是陶冶学生情感的典范之作。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情感教育的因素。从语文学科性质看,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独特作用,我们既要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又要造就他们美好的心  相似文献   
20.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同志1940年在桂林主办《救亡日报》时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层层设悬,环环推进,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应根据教材这些特点,采用剥笋法,层层剖析,深悟中心。一、提出观点——铺垫设悬,明确要旨第一节,作者开宗明义,揭示题旨,通过各种对比,提出了本文基本观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教学这一节课文,教师要遵循文章思路,多方铺垫设悬,激发学生情趣,以逐步掌握要点。可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