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沙岳麓书院有一副旧对联,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其实放开眼来打量,这副对联还是名实相符的,特别是晚清以来,湖湘人文异军突起,更令人刮目相看,这其中当然有曾国藩的开拓之功,以及陈宝箴的推助之绩,梁启超在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乾嘉时期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曾燠两大幕府,以及与两个幕府关系密切的安定书院、梅花书院为讨论重点,试图揭示幕府和书院因为网罗大批文士和组织相关文事活动,有利于扬州一地人文风气的营建,并对扬州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有推助之功。  相似文献   
23.
新思路大气魄──地方教育出版社走向评述徐雁平中国出版业在"八五"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方教育出版社表现不凡,尤其是在1994年和1995年,它们推出的精品图书似有异军突起之势。它们大都在80年代初期或中期成立,建社时间短,规模也比较小。它们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24.
陆续地读着《中国图书评论》的“名家推荐”专栏,如逢春夜喜雨,心里是无声的欣喜。大千世界,人山人海,读书求学的人何其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聆听良师教诲,那些在社会大学中徘徊的求知者只能渴望。幸有名家推荐书目的面世,这为多少人避免了左冲右突事倍功半!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间涂,方能得其而入。”确实如此,清代张之洞为初学者著述《书目答问》,梁启超结合当  相似文献   
25.
关于世家与学术化之间的关系,陈寅恪先生在《崔浩与寇谦之》一中有精到的论述:“东汉以后学术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化尚能保持不堕,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这种状况在中古时期尤为明显,随后世家大族在社会变动中不断被庶族蚕食,唐宋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对它们有猛烈的冲击,造成的影响虽不是那么突兀,但世家无法再占据化的主流地位。化学术的传承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但后自孔子以来明显占主导地位,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新教育制度的逐步确立,现代意义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成为造就人才和网罗人才的公共性空间,私人性的家学被再一次挤到边缘位置,然而因为家族制度的依然存在,作为中国化中的独特现象,世家化并没有消失殆尽,它在新的语境下又暂时找到了赖以生存的依据,在这里我想就近现代化学术史上颇为耀眼的新会梁氏、建德周氏、义宁陈氏、德清俞氏作些略带综合性的探讨,着重点不在这四个化世家是如何兴起的,而是细察世家的化是如何流衍到下一代,其中有没有创新或变异,最后又是如何衰落的,有没有复兴的可能。至于四大化世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上的交往,在此未作探讨。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着重探讨现代书商在急剧动荡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典籍所起的积极作用,认为他们是典籍的搜寻者、汇集者、流通者和短暂的保存者。书商扮演了一个双重性的角色:在瓦解旧藏书楼,又在为重建新藏书楼(以及新兴的图书馆)作准备;既有铜臭,亦有书香;主观上是在做赚钱糊口的生意,客观上对学术研究、对保存文化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中国现代出版业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很多,除出版界的努力外,学者文人的积极参与也是重要因素.他们或者创办出版社,如李公朴的北门出版社,以及和黄洛峰、艾思奇等创办的读书出版社,陶行知的大孚出版公司,老舍和赵家壁的晨光出版公司,还有鲁迅自办的几家出版社等等;或者在出版社任编辑,如巴金、陆蠡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郭沫若任泰东图书局编辑,闻一多、楚图南、潘光旦等任北门出版社编辑,商务印书馆旗下担任编辑的学者文人更是众多;或者  相似文献   
28.
近年出版了好几部关于中国印刷史的图书,其中以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和魏隐儒先生的《中国古籍印刷史》最有分量,他们在整体上对这一课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因为篇幅的限制(前书64万字,后书21万字),对一些细部问题(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的印刷史)只能是提纲挈领式的把握,不可能细细探究下去,这就留下了不少有待填补的空白领域或有待充分展开的部分。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29.
30.
黄裳先生谈古书的文字,大略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等组成的系列,谈书及书林掌故,是书卷气浓厚的随笔;另一是由《前尘梦影新录》以及《来燕榭书跋》等构成的题跋系列,此乃中国传统藏书题跋的余波,因受体裁的限制,题跋往往文字简洁,在版本形态记述方面多有专门术语,然在叙说中,亦时能见动心的妙笔。黄先生的新书《梦雨斋读书记》,收录的绝大多数是题跋,另有《书缘》《天一阁被劫书目》及其“前记”,共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