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4745篇
科学研究   805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1102篇
综合类   88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65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摇曳的心灵     
我的心灵是一只在空中飞舞的风筝……(一) 老师念到我的名字了——文科班二班。同桌拍着我的肩说:“没错,学文,你肯定行!”我笑着点头抱着课本离开了  相似文献   
962.
笔发现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新见解新看法,不是详审明辨,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是轻率地给予过高的褒奖,甚至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也加以肯定和称赞。二是有的教师在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激烈争辩,莫衷一是的时候。不是细察众说,辨其正误,作出明确的抉择,给各种观点以准确的评说,而是袖手旁观,不置一词,任随学生信马由缰。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应该认真加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963.
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795- 1821)写给恋人芬妮·勃劳恩的情书。1818年,23岁的济慈认识并爱上了邻家少女勃劳恩,并在伦敦订婚。后来,他因看护弟弟而传染了肺结核病。1820年,他在友人的陪伴下去意大利休养,但还是于1821年 2月23日在罗马去世。此信写于济慈去世前不久,表达了他对恋人的爱,以及对两人关系的扭忧。  相似文献   
964.
铃儿响叮当     
~~铃儿响叮当![美]@J.彼尔彭特 ![美]@赛叶 @邓映易~~  相似文献   
965.
1我沿着一条小路穿过乔治亚州的一片森林,看到这条小路的前面有一个水坑。我改变方向,从这条小路没有水和泥浆的地方绕过这个水坑。当我走到水坑边时,突然受到了攻击!但是,对这根本无法预测、完全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攻击,我毫无防备。我吃了一惊,尽管已经受到了四五次攻击,但没存受伤。我后腿了一步,攻击者停止了攻击。他拍动着美丽的蝴蝶翅膀盘旋在我面前的空中。如果我受了伤,我就不会发现这是多么有趣,但是,我没有受伤,我大笑了起来。毕竟,攻击我的不过是一只蝴蝶!  相似文献   
966.
当前,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一些地方已经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中,绝大多数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升学挂钩,或作为重要的标准和依据。对于这一举措,社会议论很多,因为这种改革从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上,都不能给出让人足以信服的理由,相反人们有着太多并非多余的担心。下面笔者将根据教育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撰写的《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分析与思考》(简称《分析与思考》)及《初中毕业生综合评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这种改革的合理性大胆进行质疑,以期引起人们更深…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Humans prefer (conditioned) rewards that follow greater effort (Aronson & Mills, 1959). This phenomen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for cognitive dissonance (or as justification of effort) but may also result from (1)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relatively greater effort and the signal for reinforcement or (2) the delay reduction signaled by the conditioned reinforc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rior force and prior time to produce stimuli associated with equal reinforcement. As expected, pressing with greater force or for a longer time was less preferred than pressing with less force or for a shorter time. However, participants preferred the conditioned reinforcer that followed greater force and more time. Furthermore, participants preferred a long duration with no force requirement over a shorter duration with a high force requirement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rast account but not with the delay reduction account, they preferred the conditioned stimulus that followed the less preferred, shorter duration, high-force event. Within-trial contrast provides a more parsimonious account than justification of effort, and a more complete account than delay reduction.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