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服务器性能,线路质量,接口设备和冲突解决机制、冲突问题尤为突出。要减少冲突,就应减少网络线路长度,减少在同一总线上的设备数量。  相似文献   
32.
教学评价制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在后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既彰显诸多适应内外部环境需要的变革趋势,又呈现高校教学评价的某些一般性"痼疾"及基于"应用"定位的特殊问题。地方高校应基于不同主体的立场交融、应用型人才定位、教师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校发展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3.
网络操作系统的编程技巧与一般应用程序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可以加深对网络操作系统的理解,从而开发出自己的兼容应用程序的、功能基本等效的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34.
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关系思维和系统思维为阈、以学生发展为纲、以教师标准为目。针对现行改革在主体参与、内容构成与保障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确立主体参与的三重逻辑;处理好统一与个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同平台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从教学经费、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合理、完善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5.
城市建筑物三维建模是虚拟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广泛采用的建筑物建模是表面模型,不能满足相关联数据承载和空间查询分析功能需求。从真三维GIS相关概念出发,采用语义-几何-拓扑相结合方式定义建筑物模型,并根据三维建筑物数据库的特征,对建筑物数据库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高校学术评价活动中评价者、组织者、被评价者三者关系,不外乎亲属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和陌生人关系。在利益"双赢"的驱使下,本应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人关系、陌生人关系,正日渐被由社会关系网络所结成的熟人关系、亲属关系所侵蚀。现有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在设计上多以如何避免亲属关系中需求法则效应的发挥为出发点,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情法则对学术评价公平公正性的极大破坏性。以追求公平法则效应的有效发挥为基点,应把学术评价道德纳入学者学术道德的范畴,应优化现有的学术评价责任分担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的诚信制度、回避制度和盲审制度。  相似文献   
37.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学术泰斗、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自1935年起,潘先生就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70多年来,他长期躬身于大学的教学工作,至今仍坚持给博士生授课;同时也担任过厦门大学教务处长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在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实践中,潘先生十分重视经验的提炼和理论的升华,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38.
制度是教师评价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对其教师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进而深刻影响到其学生发展、乃至学校的整体发展。通过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文本既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与进展,也存在诸多制约教师发展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39.
终身教育视野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如军 《成人教育》2008,(12):44-45
终身教育引发了高等教育从观念到实践的变化。为正确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制度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努力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0.
一、基础教育变革中的学生问题 从逻辑层面来说,教育变革以学生的全面、和谐成长为出发点,这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欢欣鼓舞,并自觉地促使自己的所思所为与教育变革的目标、理念和措施之间步伐协调,同教师一道为变革的顺利推行而努力。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在教育变革过程中。学生所展示的主观认识和实际行为,并非扮演着如变革理论者所设想的那种“变革促进者”的角色,反而与教育变革的本义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进而对变革的实际成效带来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