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各国文化   3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今天,弗兰茨·卡夫卡的卡夫卡式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一夜之间,全世界仿佛都把"卡夫卡"当做"商标",用来标识现代世界的恐惧和复杂性。"卡夫卡之后,似乎所有文学都变成卡夫卡式的了。"(桑德尔·L·吉尔曼:《卡夫卡》,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P2)不仅如此,卡夫卡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在他立志献身于写作之前,他甚至还在犹疑不决:是做一位画家,还是当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52.
后现代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也不是一个过时的题目。面对后现代,我们总是有话可说,现在似乎是时候对后现代进行“后现代之后”的言说了。从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了有关后现代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出版了《东方后现代》,该书于2002年修订再版。2006年我又出版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在那段时期,后现代显然是一个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53.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兵 《世界文化》2008,(11):14-15
卡夫卡(1883-1924)与弗洛伊德(1856~1939)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一个是伟大的作家,一个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他们是如此相似:都出生于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在种族的仇恨和歧视之中,接受的是德语教育,都对探索人类心灵的秘密兴趣浓厚;但他们又是如此的不同:弗洛伊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他可以并且能够克服一切障碍,他相信理性和意志的力量;  相似文献   
54.
作家遗言的光辉照亮了生者,遗言的"真意"也需要生者去理解和阐释.因此,记住作家最后的遗言固然是重要的,重新阐释和理解这些遗言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55.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56.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南方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完成的博士论文,在英语作家中,关于福克纳的已占第二位,仅次于莎土比亚。在我国,有关福克纳的著述虽然不及在美国那么丰厚,但也成就卓著,2007年是福克纳诞辰110周年。今年中信出版社版出版的美国作家杰伊·帕里尼撰写的《福克纳传》,无疑是福克纳研究领域内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7.
法国著名传记学家安德烈·莫洛亚说:只有对很少的作家才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他,法国文学就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卢梭就属于这样的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勒内》,其主人公的思想、语言都莫不得益于卢梭;司汤达从卢梭那里学会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和承认感情,于连这一形象就是直接从卢梭那里学来的:纪德也从卢梭那里学会了坦率地表现情欲。总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文学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58.
布拉格:一座城市的幽暗记忆[爱尔兰]约翰·班维尔著,张鹤译,新星出版社,2007 2003年,爱尔兰著名作家,2005年布克奖得主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出版了一部新书,书名叫《布拉格:一座城市的幽暗记忆》(Prague Pictures,Portraits of a City),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59.
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夫卡生活在一个现代主义风行的时代,但他对现代主义颇有隔膜,他的创作的独特性、难解性迎合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卡夫卡虽然没有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则,但他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特征却是非常明显的;正像"延异"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一样,"延缓"则是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征;卡夫卡也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在强调语言存在论意义的同时,意识到了语言的危机,并为此而深感焦虑。  相似文献   
60.
卡夫卡与尼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采在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卡夫卡虽然是一位弱者,但在他身上常常透露出强者的气息和精神;尼采是一位强者,但他病弱的身体却承受不了强力的重压。尼采是一位爱好用格言或寓言写作的哲学家,这对卡夫卡的创作也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卡夫卡是一个总在怀疑的祈祷者,尼采则是一位“重估一切价值”的狂人。卡夫卡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在推崇和接受尼采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创思想和个人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