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章从外语应用能力、信心、课堂英语组织能力等三方面论述了当前影响专业课教员实行外语授课的不利因素;总结和分析了“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给出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步骤;从外语培训、教材、语言环境激励机制等四方面阐述了“双语”教学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2.
在全民共创和谐社会的时代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教师应时而生的工作主题该是什么呢?对此,笔者思考了许久,最终觉得“为道德而教”是一个比较确切的建设主题。在这里.“道德”一词实指关注并致力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明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 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4.
批判是从怀疑走向探究的桥梁 ,是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以中外教育理论界对培养批判精神的认识差异为依据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培养批判精神的意义、障碍和途径。我们尤其应认识到在教育理念上对批判的长期性和深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凡事必求明晰的心态 ,僵化的课程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事实的现状 ,学生慑于权威和恪守传统的习惯、缺乏甄别真伪的敏感、在知识功能上的固定性以及对自身创新潜能的疑虑都是培养批判精神的重大障碍。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我们应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反思其规范性 ;引导他们综合一个系统中各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反思其逻辑性 ;引导他们在真实情景中运用知识 ,反思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5.
随着全国高职状态数据平台的数据不断采集积累,平台数据的种类日趋丰富,数据迅猛增长,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全国高职状态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及时性、数据质量问题趋于凸显,严重制约全国高职状态数据平台的应用与服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融合理念,建立"三级—五层"数据中心的高职教育大数据平台,从三级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角度详细介绍了平台的设计,通过研究建立云数据采集、数据同步更新、数据质量检测等机制实现平台数据互通共享,提升数据质量与应用.  相似文献   
66.
化妆实习中一些教育因素的引入朱小平构成教育目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在化妆实习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机智地引人各种教育因素,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经验,敏捷的思维和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一、...  相似文献   
67.
作认为孔子创办私学的原因,一是复杂动荡的局势为私学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土壤;二是孔子从政失败,壮志难酬,转而创办私学,通过广收弟子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私学有“有教夫类”,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培养君子等特色,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时下,新课程呼唤着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动机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语言,能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洋溢着活力。在于永正老师的一次公开课上,一  相似文献   
69.
朱小平 《江苏教育》2007,(22):32-33
近年来.笔者观察多个地区的毕业质量检测卷发现,“判断题”这一传统题型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恐怕与狭隘的知识检测观有关。就小学阶段而言,“判断题”所能涉及的知识点确实是有限的,而且基本上可以由选择题替代完成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从一定程度上讲,可能这样获得的检测情况会更真实些。比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透。同样是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但在判断题面前会有50%正确的可能,而在选择题中只有25%的可能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在平常的命题和练习中是不是可以舍弃“判断题”呢?当然不是。窃以为,“判断题”除有对知识检测的价值外.还有形式逻辑启蒙的训练价值和深入“所以然”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0.
以精神胜利法为特征的阿Q性格是一种国民劣根性的表现,它不仅存在于阿Q本人身上,而且体现在与阿Q同处于一个文化圈中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与集团的人们身上。鲁迅在《阿Q正传》中首次塑造这种具有精神胜利法典型性格时是以农民形象为其艺术载体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十数年后,萧红则在《马伯乐》中塑造了一个知识分子阿Q的形象一马伯乐。长期来文学史对这一事实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这部游离于萧红创作的传统题材之外的小说,对萧红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它充分体现了萧红在鲁迅精神的影响下,为了超越自己过去的创作题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