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联邦德国的范例教学沦被认为是战后五、六十年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流派之一,已深深地被镌刻在欧洲教育思想史的丰碑上。不言而喻,范例教学的理论是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动向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德国联邦与各州文化教育部达成共识 ,未来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为使青少年充满信心地步入未来学习社会 ,德国各州文化教育部力求在学校中更加重视并培养青少年的个人素质、能力和特殊才能 ,并提出要以同样的态度关心所有学生 ,不管是能力较强还是较弱者 ;同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按照统一模式进行的 ,因此德国努力让不同类青少年接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途径。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 ,因为社会一方面需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员 ,让那些获得完全中学学习资格的学生 ,发展其多方…  相似文献   
13.
德国完全中学的高中阶段德国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几乎完全由完全中学来承担。德国的完全中学的高级阶段大体上包括第11至13年级,与我国的普通高中大抵相当。但因我国的普通高中包括第10至12年级,德国的完全中学高级阶段高出我国高中1个年级,故德国并不承认我国的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德国博士研究生制度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本德国教育史上谈到了德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书上写到,18世纪下半叶女子读大学必须得到政府特殊批准,因此女子能进大学的真乃凤毛麟角,而攻读博士学位的则更加稀少,而且多为攻读医学博士学位。1787年居然有一名叫做多罗特娅·施勒策尔姑娘在哥廷根大学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件实属罕见的事情轰动了哥廷根大学所在公国。1787年12月17日,哥廷根大学为此举行了由王子、政府部长和教授等参加的庆祝会,但获得博士学位的多罗特娅·施勒策尔姑娘因年仅17岁未婚而不得出席庆典?只能通过窗口张望庆典盛况。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一个实行证书制招生的国家,获得中学毕业证书的学生就获得了进入综合性大学学习的机会。但是,要获得毕业考试资格,不但需要完成一定的必修课程的学习,同时需要满足一定选修课程的要求。德国高中阶段的学程制教学方法和积点制的毕业考试方法,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一、联邦德国课程研究的发展进程 在联邦德国70至80年代课程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影响下进行的,后期也受到了柏林教学论学派的很大影响。在这一阶段中,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韦尼格(Weniger)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大纲理  相似文献   
18.
批判的教育学流派是联邦德国的三大教育学流派之一.这个学派于70年代取代精神科学教育学和经验教育学流派,在联邦德国教育学领域中起主导作用,影响到了联邦德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所有领域.本文在这里对这一学派仅作初步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批判的教育学流派的起由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时学生运动的高涨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愈益扩大,并深入到了教育学领域,为一批教育学科学工作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联邦德国的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历史传统在教育史上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国家。考察一下德国师范教育史,我们可以发现,德国的国民学校教师培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师徒制教育形式向师范学校教育形式过渡的阶段、师范学校教育形式向师范学院教  相似文献   
20.
联邦德国课程研究一瞥(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闵斯特学派及其结构格子模式 以H.布兰凯茨(Herwig Blamkertz)教授为首的闵斯特大学的教育学学者们在罗宾逊课程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课程论主张及结构格子模式,通常人们把他们称为闵斯特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