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研究性学习的异化及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重心、教师地位与作用和组织形式的异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研究性学习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62.
新一轮的课改将知识作为方法的载体,实际教学如何开发知识中意蕴的科学方法与态度,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向,本文通过结合化学史实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实践对此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63.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1):54-61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4.
科学知识转化框架的提出意在寻求一个共同的对话平台,这一框架中包括了研究的科学、学科的科学、课程的科学、课堂的科学和学生的科学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之间的转化可概括为学科化、课程化、课堂化和学生化四个过程。从研究的科学来看,科学知识主要指科学家的个人知识;从学科的科学来看,科学知识主要指具有客观性的公共知识,在这两种理解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理解学科。经过知识重组的课程的科学中包含了约定等社会协商的因素。认识科学知识的层次性,有助于教师反思和克服科学知识在从科学家的个人世界到学生的个人世界转化过程中的不当的异化因素。  相似文献   
65.
66.
介绍8750-65型吊斗铲工艺的特点,结合其在神华准能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吊斗铲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7.
68.
学习归因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动因,它为中学生提供了利用过去学习经验来指导当前化学学习行为的机制.研究调查了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的整体现状,揭示了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的差异性来源和发展性特征,为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转化和化学学困生转化提供了依据并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的调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本文概述了"自然"含义,考察了中外"自然观"和"自然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揭示了中外自然观的发展路向不同,回顾与梳理了古今中外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透析当今新课改中"回归自然"理念与新课程计划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70.
借助一个类比活动在高三和大一年级进行化学平衡概念的教学,并通过问卷测试探查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后对化学平衡相关概念的理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类比教学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绝大部分被试者经过教学过程初步实现了概念转变,放弃了原有的一些不科学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