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建设之初,我一直在思考:应该建什么样的学校,塑什么样的教师,育什么样的学生?想了很久,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后来,有专家提议公开征集方案。  相似文献   
92.
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就要回归祖国,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就要变为现实.香港通过“一国两制”途径回归祖国意义重大.它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为进一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是唯物辩证法的伟大胜利.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93.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这便要求教育行政文化与其相适应。新时期,教育行政文化转型的价值追求及实践策略应是"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实现这一价值的途径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学校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从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校设计自己的教育路径;从文化形成出发,引导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4.
语文是生长的,学生是语文的重要建构者,他们通过建构语文滋养自己的成长,也促进语文生长。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作为语文教学本质追求,其价值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语文发展的本质需求,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其策略是:让学生在学课文中架构自己的语文;在赏佳作中润泽自己的语文;在做作文中实践自己的语文。  相似文献   
95.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6.
正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教师应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权力,但是尽管经历了十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等专业权力和教育的本质要求相比还是显得太小。当下,教师专业权力的削弱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始终处于"被教育"状态:等待上级行政部门把教材、教参和课件开发好后使用,自己不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拓宽教育方式。这一教育模式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发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以莞惠城际GZH-7标隧道7#竖井施工为工程依托,详细介绍了三重管高压旋喷桩预加固地层的施工工艺,并经钻孔取芯检验,证明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为今后相似工程(特别是狭长竖井)的预加固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让儿童主动参与建枸自己成长需要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内涵、意义、目标、原则和要求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认识,促进这一核心价值的实施,从而实现“让儿童和课程一起成长”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9.
十年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顸层”预设的理想境界相距甚远。“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作为课改新十年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其意蕴是:让我们自己参与课程建构,让我们在课程建构中成长。其价值是:通过个体经验促进课程成长,通过建构课程促进自我成长。其推进策略为:让师生在反思学校课程建设的得失中成长,在认同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中成长,在探究学校课程建设的框架中成长,在实践学校课程建设的方案中成长,在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0.
十年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顶层"预设的理想境界相距甚远。"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作为课改新十年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其意蕴是:让我们自己参与课程建构,让我们在课程建构中成长。其价值是:通过个体经验促进课程成长,通过建构课程促进自我成长。其推进策略为:让师生在反思学校课程建设的得失中成长,在认同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中成长,在探究学校课程建设的框架中成长,在实践学校课程建设的方案中成长,在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