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科技风》2014,(13):236-236
介绍了低碳经济理念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其中包括树立低碳设计理念、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合理进行灯光设计、运用简练装饰手法、加强装饰设计管理、完善其他相关工作等方面。希望能够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GsM—R系统对越区切换的要求更加严格。本文基于高铁下的频谱环境地图Radio Environment Map(REM),提出一种改进的越区切换算法。该算法利用频谱环境地图获取列车的位置和速度,结合传统算法,以达到提前切换的策略,同时通过频谱环境地图可知列车运行方向和目标小区,避免乒乓效应的发生,提高了切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高2010届2班的全体同学,大家好!欢迎你们走进这个新的大家庭!"家"意味着温暖,能得到关心和爱护;意味着整洁,能获得舒适和愉悦;意味着约束,只有给予才能获得,同时家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你们将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我们要赋予这个"家"的特点是:有梦想、善反思、具大气,使每位同学都能在这个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24.
李黄,1942年12月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县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好学的他成绩一向名列前茅.196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2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为战胜天灾,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年轻的李黄满腔热情地写下:“风云不测几千年.耕云播雨空叹。我辈天动相逢.明朝驾驭天公”,主动报名学气象.开始了天气动力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从此与气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座"与"台"的各自本义出发,分析各自的认知语义基础,然后对比分析二者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例证,对其搭配情况做出解释,最后基于"座"与"台"的各自义项进行合理分析。座"座"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后起字,表示"坐位"或者"坐具"。中国古代最初是没有凳子、椅子之类的"垂足而坐"的坐具的,在较为远古的时代,我国古人都是用"席"的,  相似文献   
26.
李晔 《考试周刊》2014,(42):100-100
自从2001年加入WTO,中国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英语逐渐走进中小学课堂,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堂。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日益彰显强大的生命力。高中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英语学习兴趣高涨,是学好英语、打好基础的黄金时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27.
28.
李晔 《中国教师》2010,(12):48-49
<正>《纸的秘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比较"这种区分事物的科学方法——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探究纸的秘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纸进行  相似文献   
29.
对优秀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中,筛选绩优组教师的标准侧重于短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刚性化、短期化的绩优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迟滞性,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能力。研究者应当将教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影响的能力纳入胜任力建模中,与此相应,在研究过程中筛选"绩优"教师的标准也应能体现对这种长期影响力的评价,采用多视角、多方法选取"绩优教师"样本。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