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专业设置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地方高校专业设置要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原则、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原则、服务学校发展需要原则。  相似文献   
42.
高等教育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是一个具有元性质的理论命题,对其理解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高等教育实践选择。高等教育是不断进化的,将进化思想运用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方法论和思维更新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选择性,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规律和推进高等教育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43.
高等教育不是纯粹的实体世界,构成它的各种元素以及它本身都处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因而它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被定义、描述和认识.运用关系思维处理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问题,必须关注高等教育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各层次之间的互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互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抓住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复杂 关系.  相似文献   
44.
逻辑起点不应被界定为"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而应被界定为"一个假定".从逻辑起点出发构建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生发路径,"从具体到抽象"与之并行不悖,理当耦合并用.具体理论可以存在"单数逻辑起点",也可以存在"复数逻辑起点",而学科作为具体理论的集合体只能存在"复数逻辑起点".对于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复数逻辑起点论"相较于"单数逻辑起点论",具有更强的"理论张力"和"理论体系建构力".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开放性,我们必须走出"单数逻辑起点论"的桎梏和樊篱,树立"复数逻辑起点论"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框架,进而探寻和打通多中心、多起点、多端口、多支点、多维度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45.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符号”,走进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世界”,一方面可以夯实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自信。从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视角看,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呈现了教育内部各子系统以及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生态平等性、辩证共生性、共和共运性和全面协同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间性和系统间性思想,挖掘、阐明和弘扬这些间性思想有益于释放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潜能,延拓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疆域,催生多样化、系列化和一般化的间性教育理论以及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6.
大学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化教育改革,关键在课程的改革,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管理。加强课程管理,是落实学校中心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我国大学课程管理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7.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48.
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依据交换形态和援助动机两个维度可以将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战略对接型援助模式,以国际理解为理念,利用战略对接的形式满足受援国的利益诉求;资源共享型援助模式,以共同利益为理念,通过与东盟、非盟等区域联盟合作,促进师生国际流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基建供给型援助模式,以自力更生为理念,致力于改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提升科研环境;委托代理型援助模式,以教育开发为理念,向第三方组织提供基金或奖学金,为受援国的学生提供留学机会。每一种模式有各自的理念、动机、目标和行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援助效果。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