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定量了解异地办学形式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米隆临床多轴调查表和自编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学院65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阳性(masculine)检出率为11.11%.主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性、依赖性、抑郁和回避反应人格等;(2)被试研究生在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赞许性倾向,在自恋性、社会表演型人格上得分也较高,研究生群体已经将社会规则、社会评价体系内化为个人人格特质;(3)从整体被试平均得分来说,除强迫性外,其他人格量表指标平均数都处于非常健康的水平,且女生整体平均健康水平优于男生,二年级研究生整体平均健康水平优于一年级;(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异地办学并没有对研究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航空螺旋桨振动应力是评价螺旋桨结构强度和寿命的重要技术指标,必须通过实际飞行测取。针对航空螺旋桨振动应力测量的重要性,本文系统总结了螺旋桨振动应力飞行测试的一般方法,重点阐述了测试原理、系统标定方法以及飞行试验结果,对其他旋转件载荷测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论述了加强考试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搞好管理必须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和考试管理的全过程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64.
路径与机制:大学如何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是大学的生命所在,而学科是大学培育和发展特色的着力点。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的路径是多元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应从实际出发进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5.
高等教育究竟具有怎样的可预测性水平,是一个高等教育研究者和行动者必须明了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直觉式倾向:一是将高等教育视为简单的线性系统,认为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是可以精确预测的程式化过程;二是将高等教育等同于混沌系统或非线性随机系统,认为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过程几乎是不可预测的.文章认为,高等教育是介于完全结构化与混沌之间的复杂系统,具有确定性与随机性、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混的性质,人们可以对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进行宏观预测.  相似文献   
66.
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生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以学科建制为基本特征,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惟有得到学科的支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高水平的学科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大学科学规划、长期有效投入建设的结果。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社会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生成一个既切合大学发展实际,又具有远见的学科发展规划,是学科和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7.
68.
从大学称谓变化看高等教育属性嬗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的进入或消失。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高等教育语言流变的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追求。大学称谓的变化是高等教育语言流变的一种典型形式,它不仅反映大学自身的变化,而且还折射着高等教育属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广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国际经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举措,也是当下广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抉择。从国际经验的视角看,广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路径选择为:科学制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加强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实行师德多元主体综合考评,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推行定期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70.
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本土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本土化则是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因而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既要引进和借鉴外国先进的高等教育理论,吸收人类优秀的教育文明成果,更要立足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