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正兴 《科协论坛》2007,(11):39-41
科普创作队伍老龄化,科普创作人才青黄不接,青年人不愿跨进科普创作之门,青年人也雉以跨进科普创作之门,这是缠绕着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20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开的结。科普创作是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的源头,它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上海自2008年开始举办"上海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以来,培训班将370名大学生领进了科普创作领域,领进了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领进了神奇的科普殿堂,点燃了他们参与科普创作的热情。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成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的学生会员,壮大了上海科普创作队伍。上海的事实证明:大学生是科普创作的生力军。一、找准科普创作的源头科普创作是科学普及和科技传播的源头。没有创作的作品,科学普及和科技传播就成了"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4.
15.
李正兴 《学会》2010,(9):53-54
<正>饶忠华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科普编辑家、理论家、评论家和优秀科普作家。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4年,首批荣获  相似文献   
16.
李正兴 《学会》2008,(4):54-55
<正>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要从源头做起,这个源头在哪里?"2007上海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的实践,雄辩地说明,要壮大科普创作队伍,科普创作人才的源头就在大学校园里,就在莘莘学子中。大学时代也正是一个人精力和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最适合科普创作人才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山花烂漫的红五月,迎来了科普创作的春天。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我有幸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茅以升、高士其、贾祖璋、华罗庚等知名人士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专家们对科普事业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从此,在科协的岗位上,我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初三班主任和语文教师。1991年电大毕业后被分配到秭归县西南边陲磨坪中学任教,1996年3月入党,先后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里距离新县城偏远,条件艰苦,山大人稀,气候高寒,素有“秭归的西藏”之称。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我觉得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因此,立志扎根于山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本人立足教学,狠抓班级管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在辛勤耕耘中播撒希望的种子,为振兴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在多年的班级管…  相似文献   
19.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形势下开发运用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创新红色资源开发运用的思路.并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加以实施,才能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