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已经是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式,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税收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时,即刻缴税、递延5年缴税、暂不缴税(递延至转让时缴税)三种所得税政策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行为的挤出效应,从“进入门槛”的设立,“劣技术驱逐良技术”,税收成本补偿三方面比较了三种政策效应,发现税收政策的挤出效应存在“即刻缴税>递延5年缴税>暂不缴税”的现象,即暂不缴税政策是最有效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因此,本研究提出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应坚持无收益不缴税,有收益再缴税的原则,实施获得股权时暂不缴税,转让股权获得现金收益时再依法计缴所得税政策。暂不缴税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会对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3.
利用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以每轮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间隔衡量阶段性投资,研究风险资本的阶段性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每轮投资规模与投资时间间隔均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2)在对样本进一步细分后,发现对于不同投资阶段,阶段性投资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即对于早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而对于后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没有显著相关性,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说明风险资本不仅通过阶段性投资缓解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融资约束问题,还通过调整投资时间间隔来调整监督强度,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  相似文献   
44.
产学协同对于企业绩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有文献忽视了作用过程的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智力资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产学协同关系分为关联型关系和商业型关系两类,不同的产学协同关系类型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影响不尽相同。通过对于177家企业的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产学协同关系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影响。, 产学协同对于企业绩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有文献忽视了作用过程的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智力资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产学协同关系分为关联型关系和商业型关系两类,不同的产学协同关系类型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影响不尽相同。通过对于177家企业的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产学协同关系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诗运与时运——二十一世纪诗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考察子贡,看其可不可与言诗,有无资格与言诗,其中有个条件就是,告诸往能否知来者。可见,所谓知来者,亦即预测,实际上就是对于诸往的一种回顾与反省。主要看,能否从中吸取点什么。故此,对于本文,亦当只作一般文章看待。全文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诗词读本的出版状况以及诗界、词界领袖人物的预测;第二部分,中国诗坛“双向流动”现象——新体白话诗与旧体格律诗的生死搏斗;第三部分,总结经验,预示未来。  相似文献   
46.
作为寻求在2010年度结束1400万的资金短缺措施的一部分,凯霍加县(俄亥俄州)公共图书馆已经结束其在OCLC的WofldCat资源共享的合作,以便它可以关闭该图书馆的馆际互借部门。CCPL的副主任TracyStro—bel告诉美国图书馆:退出OCLC的WorldCat资源共享的合作的行为“这并不是WorldCat本身或是OCLC的问题”,图书馆无法继续聘用馆际互借工作人员来满足其要求。但是,  相似文献   
47.
高职院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有效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对 《文教资料》2009,(26):229-230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信息交流逐渐增多,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公室的事务管理工作开始变得更为繁杂,因此,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管理效率就成为各级领导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以往成功的管理案例,提出一些比较可行的管理策略,以期做好高职院校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8.
饶宗颐字伯濂,又字伯子、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安人。191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咨询委员。饶氏学艺兼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做学问,包罗万象。举凡史学、文学、经学乃至甲骨学、秦简学、敦煌学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并于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琴艺各个方面,多所擅长,在国际、国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施议对,台湾彰化人。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该院文学研究所原副研究员,澳门大学原中文学院副院长。现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诗词学研究。自1996年起,曾就词学及词学以外有关问题,多次奉访饶宗颐先生,并于2006年撰为《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访谈录》一书,对饶公之学作全面推介。饶公之学,范围宽广,莫测高深。一般读者难以得其要领。“访谈录”据访谈录音及已刊文集,两相校核,并依编纂者个人的学习心得,编排、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平易近人,颇便观览。是阅读大师、走近大师的一部极为“便当”的读本,深受读者欢迎。当“访谈录”结束语《国学于今第一人——饶宗颐其人其事》于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11月号发表,即获2001年11月13日北京《参考消息》第十四版“港澳之窗”转载。“访谈录”穷十年之功,始臻大成。全编八章,加上绪论及结束语,计十七万言。其中,词学二章,一题《为二十一世纪开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发表于北京《文学遗产》1999年第五期;另一题《落想、设色、定型——饶宗颐形而上词法试解》,发表于上海《词学》(2001年11月)第十三辑。此外,文字学一章,题为《文学与文字——饶宗颐与汉字树(上篇)》,发表于上海《华学》(饶宗颐主编)第九、十合辑;神学一章,题为《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论艺术观》,发表于南京《江海学刊》2008年第九期;禅学一章,题为《顿悟与渐悟——饶宗颐禅学访谈录》,发表于北京《励耘学刊》(文学卷)2007年第六辑。。访谈录”代序《国学大师话国学》上下篇,发表于北京《文史知识》2008年第九期及第十期。“访谈录”全书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印行简体字版及繁体字版。在全书出版之前,征得编纂者同意,谨将尚未发表的一章,于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9.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为环境工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石油石化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0.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互动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