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惠雯的这篇小说并不像它的题目那样浪漫,《月圆之夜》实际上是讲述的一个犯罪故事,主人公两次行凶碰巧都是在“月圆之夜”,而在那种浪漫幽深的意境中却透露出死亡的气息。一切看似“都是月亮惹的祸”,其实还有着比“月亮”更复杂难言的非理性因素。不仅主人公的犯罪动机是一个谜,甚至他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不可破译的宿命。不仅主人公“当局者迷”,而且作者和读者也无法做到“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2.
刘庆邦的小说《远山》讲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故事。但这不是对传统叙事俗套的简单模仿,而是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当代底层妇女到小煤窑当矿工的的辛酸遭际。刘庆邦的成名作是《走窑汉》,不过,《远山》里的“走窑汉”却是一个女人,在这个女扮男装的“走窑汉”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深沉而激越的底层关怀。  相似文献   
13.
本书由著名小说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遇春教授编著。评论的作家作品有:郭文斌《吉祥如意》、迟子建《野炊图》、红柯《大漠人家》、乔叶《像天堂在放小小的焰火》、张忌《夫妻店》、方格子《像鞋一样的爱情》、曹寇《小镇夜景》、刘庆邦《燕子》、张惠雯《月圆之夜》、  相似文献   
14.
曹寇是谁?读了小说《小镇夜景》之后,我猜想曹寇肯定是诗人,而且是那种深受解构思维影响的第三代诗的诗人。其实,曹寇是否写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小说从语言到思想,都有所谓第三代诗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推荐者的话     
莫言向来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和想象行走于当今小说江湖,因此他的散文也汲取了小说家的技法,善于通过细节或场景描写来勾画人的灵魂,如他早年的散文《母亲》就是如此。在现今中国各  相似文献   
16.
薛荣的这篇小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所谓"问题小说",因为它直接触及到了时下中国教育界最荒唐的怪现状,即弥漫全国的教学评估风潮。在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时代里,社会上到处充满了假象,而且这种假象正在被不断地合理化、常态化,以至于倘若有人敢于质疑这种假象,点破这种假象背后的真相,等待他的将是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7.
梁医生托人租的房子坐落在"香草营",这地名听上去很美,但无形中散发出诱惑的气息。事实上,苏童的小说往往这样,唯美而颓废,充溢着欲望的诗意。昔日"香椿树"的故事如此,"枫杨树"的故事如此,这个"香草营"的故事似乎也不例外。让梁医生猝不及防或始料未及的是,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活在他者中。他者不仅指他人,还应包括外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为了他者而活着,活得卑微或者活得高贵,其实高贵未尝不是另一种卑微,主动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被动;总之,我们成了他者的奴隶。我们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他者的奴役,不自觉地沦为了异己的人或物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主宰了生活,其实我们早已被生活所吞没。  相似文献   
19.
好多年前读过法国人巴什拉写的《火的精神分析》。在理性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火理想化,视火为光明的象征,而在非理性视阈里,火其实是性的象征,是欲望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一对民工兄弟,哥哥累死了,弟弟决意护送哥哥的尸体回家。在长途卧铺汽车上,哥哥的尸体就躺在一个打工妹的身边,而后者并不知情,直到最后一刻才吓得魂飞魄散。这就是小说《躺在表妹身边的男人》讲述的一个颇有点恐怖的底层故事。类似这样的尸体故事,这些年在新闻媒体上见得多了,就是在小说中也有不少,如贾平凹的《高兴》、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鸣叫》,还有一部闹出版权官司的电影《叶落归根》,都是关于尸体的故事。这类故事如此之多,显然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有着太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