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罗学”概念2010年由杜贵晨提出,指的是研究《三国演义》等小说作者罗贯中的学问。“罗学”的提出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其内容包括罗贯中本人及其小说内外的研究。“罗学”尚待广泛认可,未来发展必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专书研究并存共长,良好学风是“罗学”未来发展的保障。“罗学”应运而生,任重道远,大有希望。关键在于研究者的信念、态度和努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公盨铭之“■”即“遂”,为虞舜之后,两周时期旧地为今宁阳西北鹤山、伏山及周围地区的诸侯小国;遂公在遂即今宁阳铸造此盨,以缅怀大禹之事,载记祖宗之德,自勉和勉励后人在宁为崇德无悔之业,或有因其以大禹为遂人即今宁阳人的可能;“■”即“宁”为古地名,指今宁阳,“宁阳”之“宁”得名必在先秦西周之初或更早的商代,其本义为恭顺、安顺。由■公盨铭文结合古遂国在宁阳考证,“宁阳大禹”即宁阳为大禹故里和治水重地之一说值得认真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问世大概已近700年,中国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传抄、刻印、校勘、评改,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般说来,这些做了各种各样工作的人,都有功于《三国演义》本的增色和流传,而明中叶李卓吾、清初毛宗岗是最大的功臣。300多年来,“毛本”压倒一切旧本独行于世,至今仍是多家整理本的依据,可说是《三国演义》传播接受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是我国古代茶业和饮茶之风的盛世,《水浒传》则是第一部大量写及朝野、官私、社会茶人茶事的长篇小说。其有关“茶肆”、“茶博士”、“茶饭”、“茶汤”、“泡茶”、“拜茶”与“献茶”、“茶会”、“会茶”等种种茶人茶事的描写,不仅留下了我国宋元时期茶与社会的文学资料,而且丰富了小说表现生活的角度与手段,形成小说探索与反映社会人生的独特艺术画面。  相似文献   
15.
《肉蒲团》把儒林作为写淫的背景,把科举作为写淫的伴奏,贯彻始终,使全书虽然主要是一部写淫的性小说,却同时有了儒林小说的特征,可称之为"儒林色情小说"。它把性与儒林题材堪称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刺向礼教的儒林之谤文、科举之詈书。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曾于1937年5月游历过济南,并通过济南书画名家关友声与济南名士左次修偶然相识。左次修曾欣赏到了张大千作于朝鲜的《箕子陵图》,并有《题张大千画箕子陵图》诗一首。《箕子陵图》现在不知流落何处。画坛皆知大千先生在朝鲜的风流韵事,但是《箕子陵图》作于“七七事变”前夕,当时朝鲜早已沦为日本殖民地,左氏《题诗》证实他曾作有《陵图》信息和《题诗》对《陵图》的阐扬,正好质证了大千朝鲜之行,虽然确实是为春红之情所牵,大千也确实风情过于常人,但有情未必不丈夫,他于朝鲜的风情之旅中,也未尝不有家国命运、中朝交往等历史与现实的关切和思考,并形诸画笔。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叙事有神话与现实两个层面,但当作整体看。整体看《红楼梦》是女娲炼石神话的续篇,一部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新神话"。"新神话"是对人间"乐事"的考验,"考验"的中心是"情",结论是人生如梦,情缘皆幻。为行此"考验",《红楼梦》中除仙人、仙事、仙境的直写之外,其人间描写的环境也属"幻境",人事的描写也"偶见鹘突",人物的设计也属"幻形",非如读者通常认为的"真的人物",而是为"谈情"所"特制",是理念化、道具化和模式化的,不可以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理解把握这部作品。把《红楼梦》作为艺术看,过去以《红楼梦》所写为"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府兴衰"的几乎公认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甚至歪曲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牡丹诗"是指以"牡丹"为题即题含"牡丹"之名的诗。据《全唐诗》及其《补编》电子文本检索试计量分析,比较以"梅"、"桃"、"菊"等五种常见花卉为题的诗,牡丹诗作家、作品数量最多的事实,体现了全唐时代牡丹为"花中王"的地位。而全唐牡丹诗作家作品的行列,则显示全唐牡丹诗兴于盛唐,盛于中唐,光大于晚唐五代。白居易为全唐牡丹诗第一人,而元稹、刘禹锡、孙鲂堪与之并称"四大家"。此外以一首或一句诗得名者有李正封、李山甫、罗隐、卢肇"四名家"。但仅以诗篇论,无名氏《白牡丹》和传为皮日休《牡丹》一诗可能更广为人知。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文本计量分析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进步,还需要学理上的提高与创新。即使从检索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也都是浸透着学术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胡适论《镜花缘》题材内容特点实有三个方面:一女权,二俗弊,三才艺。鲁迅虽有承胡适之论,但总体归《镜花缘》为"才学小说",而致偏颇。《镜花缘》是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在世界女权主义文学和女权史上都应该"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其以"才学"为小说,既是时风使然,又是小说穷则思变的结果,而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实亦别开生面,又新颖之致。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游故事的东西流衍形成,孙悟空逐渐成为民间崇祀的对象。其始或在南宋,元明清三代曾经兴盛,至晚清归于消歇。此俗前后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份业已消失的民间文化遗产。今见文献中孙悟空崇祀之俗最早似起于福建,而至少云南、湖北、甘肃、江苏、山西、山东等地也比较流行,实际流行的区域可能更广。明末以至清代的孙悟空崇祀之俗为宋元流风,但也不排除百回《西游记》成书后的影响。但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肯定受有此本成书以前孙悟空崇祀之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