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985篇
科学研究   172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表象训练在撑杆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对运用表象训练与运用常规的撑杆跳高技术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运用表象训练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撑杆跳高技术动作表象,加速掌握撑杆跳高技术和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2.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优化课程设计是重点,优化课程资源是目标。  相似文献   
143.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想象力,那种获得的,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成为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本身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全体”教师唯有掌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才能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4.
145.
五溪,即沅水的五条支流满溪、雄溪、舞溪、辰溪和酉溪,它构画成今天怀化市的行政版图。文人们常以五溪指代怀化地区。五溪大地,山青水秀人勤,这里孕育了向警予、滕代远、粟裕等老一辈祖国优秀儿女,也成就了今天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辉煌人生。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是五溪儿女  相似文献   
146.
147.
杨世林 《百科知识》2023,(33):73-74
<正>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具身”认知指导下的认知科学的第二次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学习方式逐渐走向智慧教学,实现了从身心二元(“离身”)到身心一体化(“具身”)的转向。从教育的“离身”到“具身”,更注重人的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也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何让学生通过“具身”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8.
149.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震撼了古老的中国,也震撼了世界。它不但使中国历史的进程发生了变化,他一个当时拥有四亿人口的大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亚洲和世界历史的命运产生强烈的影响。今天当我们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侯,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研究它给人们留下的历史教训,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0.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书稿中经常存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问题,编辑在修改时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有时甚至编辑自己也弄不清该用哪一个,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梳理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用法区别,并针对一些典型的例句,讲解它们的用法及容易混淆的地方,旨在通过这样的总结分析,共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