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教师专业责任是指教师为学生、为自身专业的发展负责,即包括学科专业责任,也包括教育专业责任,表现在教学、教研和学生教育中,兼具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责任性的共同特征.为了改变教师专业的"责任偏失"、"责任缺失"、"责任遗失"的状况,教师必须提升专业责任认知,丰富专业责任情感,优化专业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优效教育实践强调教育实践的"效能"、"效益"和"效率",体现教育"长效"和"发展"的实践属性。抓住优效教育实践的关键点,不仅可以预防降低短期功利的、高耗低质的、纯工具性的教育实践,而且还能使教师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美丽。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十个方面阐释优效教育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教育实践美的理性分析,认为教师独特风格是教育实践关的形式,流畅体验是教育实践美的主体感受,自由创造是教育实践美的智慧,实践伦理是教育实践美的理性升华.教育生态是教育实践美的生命关照,教师合宜的行为是教育实践关的形象.身处“同一心境”是教育实践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述教师实践偏失行为指的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准确、不合时宜、不恰当,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行为。由于教师的工作标准具有不唯一性,工作效能具有不确定性、内隐性和滞后性,因此并没有绝对统一、公认的标准来诊断教师实践行为是否偏失,从两分法看待教师的偏失行为,即分别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教师,可以避免对教师的“行为遮蔽”。  相似文献   
15.
女性感性趋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的女性不同于以往,从普通女教师,到女名师、女校长,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不仅能够在教育事业上有上佳的表现,而且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或文化现象,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从社会文化、心理学以及生理学角度能够了解女性教师丰富的感性趋向。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女性教师既要利用优势的感性趋向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又要弥补感性倾向的不足,实现差别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实践偏失行为指的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准确、不合时宜、不恰当,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行为。现实中,教师实践偏失行为的存在是比较普遍的。只有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进行有效的矫正。作为教师要勇于承受当下的典型性阵痛,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惯例的预知性、典范性、贯通性、经济性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但同时也大量存在着低效教学的惯例。成长中的教师通过不断拓展异例、修补惯例中出现异例、下意识的异例创造,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惯例与异例的转换与交互作用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建构着自己的教学世界。教学惯例是教师"被建构的结构",教学异例是"建构中的结构"。惯例与异例共同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专业实践过程中,不仅教师的直觉思维、直觉能力、直觉方法与直觉行为等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而且通过直觉实践与逻辑实践的互为基础、互补局限性、相辅相成,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并促使教师的直觉实践成为专业型的实践。教师实践中的直觉出现频次不断增加,则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折点,实现了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往往能终守一业,却不可能终习一艺.所以教艺迁移必然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经常性状态.教艺迁移是一种教艺扩散的学习、模仿、应用的过程,是"理性的技巧",它有别于一般的照搬、一成不变的模仿,其迁移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化解冲突与羁绊、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弱化"教艺训诫"、探求教艺创新、拓展教艺迁移的渠道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个人特征的成熟度、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教艺迁移的环境支持、教师培训活动的行为强化、主体意识的良性养成、认知结构的框架突破等因素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艺的有效迁移,也使教师的职业更加具有挑战性,同时体现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无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