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人民日报》上,《今日谈》是我每篇必读的专栏。直至今天,它仍然使我保持着每篇必读的习惯. 它有哪些吸引读者的魅力呢? 首先是新鲜活泼。《今日谈》的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深处,有如刚刚从河里捞出来的鱼虾,到手时还是蹦蹦跳跳的。这里发生了许多新闻故事。有的故事,听起来难以相信,却又是千真万确的,例如“可怕的调查提纲”,荒唐的“接亲专车”等。有的事本身就是一篇幽默小品,例如“镜子照一照,无产阶级思想全跑掉”那样“左”得令人发笑。有的是一幅讽刺漫画,例如“一菜一汤,生意跑光……八菜一汤,独霸一方”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口出生、目前小学和初中在校生情况统计,我省在2002年到2005年将面临初中入学在校生的高峰期,这对原本基础薄弱的初中教育将形成很大冲击,需认真应对。 一、全省高峰期出现的时间 2000年到2004年,全省小学毕业生数和初中在校生数为(单位:万人,数据源于1999年各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许多新闻媒体正在实施激励机制,鼓励新闻工作者到基层去。因为基层是记者成才的沃土。每位新闻工作者,新闻报道工作的作为大与小,同他们深入生活的深与浅是紧密相关的,采访的深度,决定写作的厚度。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适用的。我们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业绩来丰富充实新闻报道内容。新闻界的有识之士,都是把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看作是记者  相似文献   
15.
4月9日,中国记协倡议全国开展新闻助困活动,邢台日报早自3月27日起,就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实施《新闻助困行动》的消息、通讯和文章,陆续开辟了《金钥匙》、《金点子》、《金彩桥》专栏,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解决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这几个专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元月1日,惊悉杜敬同志溘然驾鹤西去,惊心动魄,我以无比哀伤的心情遥想过去,思慕着同我朝夕相处十多年,情投意合,友谊笃厚,令我敬佩的杜敬同志。杜敬同志曾在《冀中导报》任编辑、编辑副科长、编辑部主任,在《河北日报》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同时,也编辑出版少量的期刊、丛刊,这是十分必要的。有许多期刊、丛刊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发行量也大,既为出版社扩大了社会影响,也为出版社取得了经济效益。因此,有关领导部门和出版社都很重视,投入了一定的力量,要把刊物办好。但期刊的编辑工作和书稿的编辑工作不尽相同。从编辑的本身条件和具体工作来看,就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8.
我自1945年,20岁,走上新闻工作岗位,至今已是56年。当时我足一个新闻盲,经过几十年的苦励心志,磨练笔锋,运用各种文体,宣传报道的能力增强了。现在回忆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不是发思古幽之情,而是从我成长的轨迹中,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一) 铸文要先铸灵魂 1945年,我和其他5位同学由延安抗H军政大学分配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工作时,社领导就如何当好党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一、编辑是不是可以做到天天写文章? 解放前,我差不多每天都写一篇小言論,那时候政治觉悟低,报紙对言論的要求不高。写文章但求舞文弄墨,嘩众取宠,说得好听些,也只是“雕虫小技”,意义不大。在那个动乱的年月里,反动派丑态毕露,翻开报紙,题材俯拾即是,因而足不出戶,天天有題  相似文献   
20.
1949年春天,《河北日报》刚出农村移位到城市不久,编辑部就派我到保定发电厂采访,要我写一篇在旧社会里事业心已经僵冷的人们,一旦接触到新社会的温暖,这种热情很快地复苏起来,积极恢复发展生产的通讯。然而内于我长期搞农村报道,对党的城市工作的方针政策不熟悉,缺乏企业管理的各种知识,真是有“冷手抓热馒头”的感觉。因此,采访时提不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开掘不深,写出来的通讯显得肤浅。那时,党的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我从总结这一教训中懂得了要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头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