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讨大学生出世、入世心理对心理控制与心理压力的中介作用。采用出世、入世倾向问卷,IPC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心理压力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拼搏精神和机遇对社交恐惧有负向预测作用;内控性对生存焦虑和角色紧张都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平常心和有势力的他人都对社交恐惧、生存焦虑和角色紧张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出世、入世心理是心理控制与心理压力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2.
课堂教学应发挥评价语发展性功效。丰富性、开放性、真诚性、导向性、科学性、激励性、幽默性、独特性、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评价语做到发展性要强调的九大方面。  相似文献   
23.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5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高期望值、目标与志向、社会能力、同伴高期望值、家庭平等与自主对心理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增强有助于心理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结果发现:性别在专业承诺各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提升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专业承诺各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多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生源地对专业承诺、职业生涯规划均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5.
文章从宏观政策环境、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政府呼吁及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等方面对终身教育本科专业设置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终身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置具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福建省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率先立法成果,为终身教育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福建省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呼吁加强终身教育人才培养;再者,境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及课程设置,为终身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最后,论述了设置终身教育本科专业需各级领导重视和政策扶持,并解决企事业单位的编制和工资待遇以及师资专业化和终身教育师资资格证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27.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训练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中要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实训课重要性、如何界定实训课以及实训课如何实施等问题是本要阐述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8.
立足学校实际做好我校本科专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专业与专业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专业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好基础工作建设、做好专业特色建设和进行示范专业建设观点,并对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9.
很久一段时间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在理论界,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有增无减。走向素质教育已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诀择。目前,对于素质教育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非基础教育,人们都从方方面面,不同程度地作了极富意义的探索,给人们理解和实践素质教育以极大的启迪,并从不同层面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自然的,素质教育问题还将继续并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0.
常言道:学无止境。其实,教亦无止境。 一直以来,每一位教师无不在寻找一种以最小代价让学生获得最佳效果的教学。尽管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不能也无法用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所能表述清楚,的确,老师们都在辛勤地耕耘着教学这块土地,并为之日臻完善而努力地探索着。迄今为止,小学、中学有关学科教材教法研究虽尚待继续不断完善,但却也能自成体系并给从事某一门教学的教师提供不少如何教好所任学科广阔的思考空间。相比之下,大学教学中有关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却逊色多了。《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一门公共课教学,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一样,也存在探讨如何教的最有效问题,而且似乎比其他门学科更应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尽管作为《教育学》这门课本身已揭示的一些教学原理方法,具有指导教育学本身教学的普遍价值,但要使人相信,只要研修过教育学专业的老师,就能上好教育学这门课,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本文主要是对有效教学问题作一些粗线条探讨,同时也想从一些侧面来阐述《教育学》这门课的有效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