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多媒体技术是实现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根据工科特色的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的特点,详细地介绍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应用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性别角色划分为四种类型。双性化被认为是更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性别角色类型。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学生的性别类型向双性化和未分化分流,女生双性化比例普遍高于男生,男生男性化比例高于女生女性化。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学生的社会适应好于女性化和未分化,双性化类型学生社会适应最好,未分化类型学生社会适应最差。建议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正确对待;引导中学生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发展良好的性别角色;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53.
自然是在文化中生成的概念。由于文化语境的转变,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谈论的是不同的自然。对古典主义美学而言,自然是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其作为美的对象的等级与其人文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自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越是原始的自然,越具有审美价值”是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这跟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对立相关:自然在这里仍然不是感性的自然本身,而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存在,表达的是现代人超越现实的理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自然成了商业操纵下的一个个风景名胜,这一过程更是原生态的自然被剪裁、被概念化,成为干枯的文本的过程。作为文本的风景被后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就是观光旅游,对自然的欣赏最终变成了消费风景名胜的旅游快餐餐。生态美学试图颠覆长期以来形成的主体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替身、从象征物、从文本化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它把自然的拯救看作人的拯救的途径,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现了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4.
敦煌文献北京图书馆藏 76号 (北新 876号 )为吴和尚藏书目录 ,是唐咸通六年 ( 865 )正月三日点检藏书的记录。本文再次申论此吴和尚是法成 ,而非 (吴 )洪辩 ,据目录又谈了法成的藏书所反映法成的佛学学识。  相似文献   
55.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这位25岁的姑娘可以透视地层,透视人体……。人们惊异她种种神奇的能力,而她自己说:这并不神秘。请看本刊特约记者佳峻的专访和王彤的自述。  相似文献   
56.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家布封在《论风格》一文中如是说:“风格即人”。这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所谓“文如其人”,而是说文艺作品的风格是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即其思想、感情、性格、气质、审美爱好、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在作品中的印记和标志。文艺作品的风格必借助文本思想及艺术表现形式,形成自身主题个性和美学风格。叙事性文艺作品的美学风格常因形象塑造、语言铺陈、叙事结构等审美质素的成功展现而臻于成熟、完善。电影艺术作为叙事艺术门类亦是如此,并具有不同于语言艺术的独特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57.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当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58.
感悟不惑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人生之舟已驶进了不惑之河。不惑之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年届不惑,我方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人生,领悟到什么是生活。70年代末,我结束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刚刚跨入社会的门槛,给  相似文献   
5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 ,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这是实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也是普通中小学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根本所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不仅是人自身现代化、发展持续化的需要 ,而且也是国家努力开发人力资源、积极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 ,因此 ,要使素质教育真正成为当代中国跨世纪的民族教育工程 ,就必须对素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作精深全面的理解。本文着眼于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联系 ,并针对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 ,揭示素质教…  相似文献   
60.
教学原则演绎体系的构建框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原则的演绎体系框架应以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从教学过程矛盾运行的规律中去推导,在这个框架指导下,探讨它的实现途径-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出教学原则演绎体系进一步具体化和操作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