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0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31.
欣浪 《小读者》2012,(2):75-5
所谓“穷养”,不是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奋斗: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另外。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心态,接受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432.
义务教育阶段的三级课程属于课程建设范畴,它们因课程建设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非三级管理主体各管一块。不同建设主体对课程的期待有所不同,编制了不同的课程。但在强化国家事权的背景下,应落实国家课程的主体地位,并注意三级课程在目标要求上的贯通一致和课程内容上的衔接互补,三者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33.
实践型课程是由情境、活动、工具等要素构成的新型课程形态。它注重围绕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来设计课程,把自下而上的体验经历与自上而下的观念(概念)预设结合起来,从先知后行的旧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做事中获得关于事理的真知,克服“惰性知识”和“配方性知识”的局限,实现知行合一。实践型课程具体包括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两类。它要能不被知行二分的惯习所肢解,不被纸笔方式主导的应试所蚕食,不被以物为对象的劳作所挤压,真正走到人的培育的核心地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434.
<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举措,也是教育评价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多年,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机构多方面参与,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各方面对它的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35.
数理统计是一门关于收集和分析带随机性误差数据的课程。数理统计课程中蕴含了大量可以挖掘的思政素材,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重要资源。以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假设检验”部分为例,从讲述课程历史、引入经典案例、构建学科理论、强调知识运用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可以有效推动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36.
柳夕浪 《人民教育》2023,(20):20-23
<正>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好又有很大难度。一、“唯分数论”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的缺席今天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考高考正在从知识点过关走向能力为重、素养立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是无论纸笔测验怎么改进,它只是学生某些方面素质的反映,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与活生生的人画等号。通过考试鉴别人的某些能力水平有赖于考试命题质量、组织实施及结果的科学解释,而人的政治信仰、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等能否通过纸笔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