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778篇
科学研究   16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画得不错     
  相似文献   
942.
以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培养原料,对袋料栽培单片黑木耳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的7个试验培养基配方中,以配方7为最佳,即玉米芯40%,稻草15%,棉杆30%,豆秸14%,石灰1%。在初期培养温度25℃,湿度60%,黑暗或弱光;中期培养温度20℃,湿度80%,光照30%-60%;后期培养温度25℃及20℃各12h,其湿度分别对应90%及95%,光照60%和100%,且加强氧气供给,早晚各通风换气30min的培养条件下,菌丝体30d满袋,10d出耳,且木耳量多、色深,一茬产量可达37.18g(干重),产出比(木耳干重除以栽培料干重)可达18.59%。  相似文献   
943.
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作者对所在市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思想政治课改变学生原有观念、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等积极作用进行了重点阐述,从而强调了思想政治课对于改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4.
21世纪是"人才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人才竞争已成为全球的突出问题,而我国最需要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到底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成龙成凤"、望女成凤"才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亘古不变的唯一追求吗?我认为,我们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做人,要用"平凡心态铸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45.
本实验区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孵化器相关知识,将人才培养阶段分为人才的塑形、塑造及验收输出三个阶段,并根据实验区3+2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孵化器式分阶段培养模式,设置"抚触式+扶植扶持式+抚慰式"阶段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从而实现阶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946.
我军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表现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听党指挥是我军近80年革命建设不变的军魂,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是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服务人民是我军近80年革命建设的宗旨,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基本要求,是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英勇善战是我军近80年革命建设的法宝,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根本目标,是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47.
梁启超在他的不少文章著作及演讲稿中,围绕趣味、情感、崇高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形成了人生、审美、艺术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出他作为启蒙主义美学家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关怀。  相似文献   
948.
“是少先队这方沃土为我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我自信,助我成功……”  相似文献   
949.
①On the top of a mountain.there was a tem- ple(寺庙).A little monk lived in the temple.There was no water in the temple. He went down the mountain and carried two pailfuls(桶) of water every day.  相似文献   
950.
On the top of a mountain, there was a temple (寺庙). A little monk lived in the temple. There was no water in the temple. He went down the mountain and carded two pailfuls (桶) ,of water every 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