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凌空劲”与“发功”关于太极有无“凌空劲”,说法不一。当年从报刊上看到这一说法,不免好奇,于是专门向经梧老师求教。先生说:“老师不懂凌空劲,你几  相似文献   
12.
制作与写意     
正传统花鸟画有两大表现形式:制作与写意。赵佶、边景昭乃是前者,陈淳、徐渭乃是后者,此显然可见者。然其中,写中有制者,如周之冕、林良、吕纪;亦有制中有写者,如赵昌、钱选。逮于近代,则制写两途日渐分张,制则巧丽日彰,写则胡涂而乱,两不相涉,于是味道浅薄,一览无余矣。昔沈铨之制,工而谨细。南田之写,多显斯文。至清代嘉、道、咸而金石学兴、碑版风起,乃有赵叔之援金石意气入于花卉画中,继之者如蒲华、虚  相似文献   
13.
梅墨生 《武当》2013,(5):11-11
想尘寰万千人事,幻真荣辱谁致?狼贪名利蛾扑火,一梦觉来成戏。涂粉墨,上下场,浓妆淡抹玩不腻。白云万古,叹天地悠悠,渊亭岳峙,道法自无为。金丹诀,披览千编无字。少年心信仙术。遇师渐获长生气,活活己然无累。人弱志,但充腹,老聃大道三丰使。微澜春水,看画里乾坤,平畴远景,红紫映熹熹。  相似文献   
14.
15.
梅墨生 《武当》2007,(7):38-38,39,40
“凌空劲”与“发功” 关于太极有无“凌空劲”,说法不一。当年从报刊上看到这一说法,不免好奇,于是专门向经梧老师求教。先生说:“老师不懂凌空劲,你几个师爷也未教过凌空劲。”所谓凌空劲,据说是两人不挨身便有一方会被击倒,甚至可以被放出一两丈远。对此神奇功夫,我曾觉得十分神秘。武侠小说上便有“隔山打牛”的功夫,此或类之,然而那只是小说。  相似文献   
16.
我无论如何也不敢说“曾经沧海”这四个字。不过,以我四十余年的浮生阅历,也算经见过不少人和事。有些人和事,真的就是过眼烟云,早己随岁月而淡忘。而有些人和事则不然,岁月愈久,反倒愈加记忆犹新,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7.
梅墨生 《武当》2007,(2):19-22
太极拳是中国武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尚自然、崇虚灵、重中定、用阴柔等特点,正是中国文化从汉唐的阳刚向宋元的阴柔转化的一种文化反映。这一文化反映体现了国学思想的向内追求和尚柔趣味。近代大儒梁漱溟在20世纪30年代便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是向内的”。旨哉斯  相似文献   
18.
我无论如何也不敢说"曾经沧海"这四个字。不过,以我四十余年的浮生阅历,也算经见过不少人和事。有些人和事,真的就是过眼云烟,早已随岁月而淡忘,而有些人和事则不然,岁月愈久,反倒愈加浮现,常常忆起,难以释怀。一代太极大师李经梧先生仙逝已近十年,然而我时常梦到他老人家,还为我说手。每次觉醒,不禁怅然若失,以致双眸为湿。我曾经数年间亲承謦口,多蒙教诲,然而,我仍然觉得老师是一座山,仰之弥高;老师也是一汪海,俯之弥深。仅以此文纪念李经梧老师诞辰95周年逝世10周年。  相似文献   
19.
梅墨生 《武当》2009,(9):27-30
(接上期) 四、返还之术 关于脐正门的“脐”,我当初就特别好奇,还问及过师父。曾经一度,我还以为这个“脐”字是奇怪的“奇”。后来,师父还专门给我解释说,人在母胎孕育的过程中,是依靠脐带与母体连着的,要由这里来呼吸,母亲呼吸,你也呼吸。而营养也要由这儿像管道一样输送给你。  相似文献   
20.
梅墨生 《武当》2007,(8):38-39
关于内功毫无疑问,太极拳既有健身作用,又具技击妙用。以养生健身为目的的练法,与以技击搏斗为主的练法自然不同。太极是理,太极拳是体,太极拳法是用。而太极拳功是兼有体用的,用于健身和用于技击都可以,关键在于练法,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谓,此语主要是针对养生而言——你练武一辈子,如果只会耍弄拳脚而不懂内功,很可能不养身反而伤身,不益寿反而折寿。关于这一点,历来武者验证已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