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关于奖励与惩罚,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认识问题:一是奖励与惩罚是中性的教育手段。所谓“中性”就是其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好的”奖励可以极大地鼓励孩子、“坏的”奖励会产生诸如“捧杀”、溺爱之类的效果一样,惩罚也可能具有很好的教育性,或者是出现体罚而产生不良的效果。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性实现与否,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教育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否符合教育科学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性。二是奖励与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何谓“专业权力”?它是专业人士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不受外行干扰独立自主处置问题的权力。就…  相似文献   
112.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价值多元化、民族问题多元复杂,国家认同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国家认同教育根植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政治语境当中,具有民族性和境遇性。基于我国现实语境的国家认同教育,一方面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基础上的多元统一的民族认同教育,另一方面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平等、法制基础上的公民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的方法上,我国应该从灌输式的抽象说理走向对话式的话语叙事,立足于个体的生活世界,直抵受教育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3.
檀传宝 《中国德育》2013,(18):29-31
在我们"60后"这一代人中,我幸运地属于学习经历最为完整的一类。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不同学段的师爱都像春风春雨,给我最为美好的滋养。其中,贺允清教授对我的关怀更是推动我生命之帆奋勇向前最为关键的东风,无上珍贵与慷慨。或许贺老师门下弟子众多且有教无类,早已不记得当年  相似文献   
114.
我们为什么需要教师职业道德?或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何在?我们可以从教育劳动的特点、师德病态克服的需要和它能够发挥的功能三大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5.
一、“德”的内容规范的历史与现实教育应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已经构成了教育理论界的一大共识。但是,与智、体、美三方面相对存在且居首要地位的德育之“德”的内容应包含哪些要素,如何规范,目前仍无定论。关于“德”或思想品德的内容规范,在教育史上有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进程。古代的教育家们虽然观点不一,但大多偏重于把“德”归结为“品德”或“道德品质”。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则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设立学校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16.
对德育过程的改造——论德育形式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的规律和立美创造 德育作品美(即学生完美的道德人格)的创造是美的德育活动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完成却必须由教学双方的立美创造活动去完成,而这一立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17.
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德育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学校德育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由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之间,社会文化与社会心理之间联系相对密切,本文拟将上述因素归纳成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一、社会经济、政治与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18.
仁慈[1] 是一个与公正联系密切的概念。一方面 ,公正的基础之一应当是仁慈 ,因为去掉我们对他人的爱与尊重 ,我们就不可能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另一方面 ,公正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一种价值的遗憾 ,这一遗憾也需要有一个补充的机制存在。所以正如美国伦理学家威廉·弗兰克纳 (W .K .Frankena)所说过的 :“正义只是道德的一部分 ,而不是它的全部。那么仁慈可能属于道德的另一部分 ,我认为这才是公正的说法”。“即使人们认为仁慈不是道德的要求 ,而是某种非本质的、道德上的善的东西 ,人们仍然把仁慈看作是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9.
檀传宝 《教师教育研究》2001,13(1):18-19,51
2000年5月22日,为期3个月的第一期"园丁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即将结束,教育部专家评估小组在北京师范大学与部分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进行了座谈.作为参与培训工作的教师之一,本人也参与了研讨.现将本人对有关问题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供有关部门和同行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0.
2018年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孙喜亭先生在与病魔抗争15年后不幸仙逝,走完了他89年的光辉历程。孙喜亭先生是一心向学玉汝于成的励志楷模,是爱生善教乐育的人生导师,是独立思考守正出新的刚毅学者,是不畏困苦挑战命运的生活强者,是教育学园的永恒记忆与不朽丰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使命担当、求真勇气、务实品格和远见卓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上下求索;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学科的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领域留下重要学术成果,他和师长同道一起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离去,使教育学界失去一位杰出学者,晚辈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家庭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先生虽逝,他给后世留下永不消退的美好回忆和历久弥新的学术遗产。为了传承和学习孙喜亭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孙喜亭先生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2018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行"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百余位学者专家与孙先生的亲人、同学好友以及数十名弟子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缅怀孙先生的光辉一生和高尚品格,研讨孙先生的教育思想。今年,《当代教师教育》设专栏发表研讨孙喜亭教育思想的论文和缅怀文章,特邀我提供"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发言稿件,并以此摘要兼作编者按,我很高兴,也特别感谢!愿意以此表达对孙先生的敬意、感谢和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