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881篇
科学研究   30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大学生不良阅读心理分析与引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暨群霞 《图书馆》2004,(3):82-84
本文根据大学生阅读的特点 ,分析他们的不良阅读心理 ,研究预防和引导的对策 ,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2.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项目方面浅谈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以及在此环境下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23.
她是孤儿,是人们的关爱让她活了下来,并长大成人。为回报社会,在20多年中她抚养了130多个弃婴,使这些没家的孩子找到了新家。  相似文献   
24.
问题设计是指向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以问题为中心,指引学生在化学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向。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就必须设计高质量的化学问题。本文阐释了指向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设计的原则和关键,并探析问题设计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湖南卫视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其发展现状入手,运用品牌、符号学等理论对其品牌形象、节目构成和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予以剖析,认为正是由于一直坚持品牌精芒化、节目精品化、人才精英化的"三驾马车"核心战略,湖南卫视才在创新电视节目、繁荣电视事业的进程中走在省级卫视前列.  相似文献   
26.
关于我国教育领域股份制办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领域实行股份制办学在实践与理论上已有探讨,但仍有两个基本同题应该做深入探析却未受到重视:一是将股份制从经济领域"借鉴"到教育领域,如何保证教育本质不变"质"?二是股份制办学能否在教育领域推广,是否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问题?妥善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7.
该文对新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8.
从法律的开放性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法律价值的开放性、对标准规范的开放性、对其他法律的开放性,以体现该法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29.
30.
重言管窥     
重言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普遍。它结构独特,灵活多样;它短小凝炼,鲜明生动,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重言来构词或构形,是汉语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汇、语法现象。在文学创作中,重言运用一直被当作主要的语言表现手法之一。重言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学上,而且渗进更广泛、深刻而根本的中国“社会传统”和“心理习惯”之中。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语言及文学、文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