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汤华泉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15-20,84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大学图书馆藏有《孝纪》一部,全书十六卷附拾遗一卷,明蔡保祯辑撰。此书曾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存目,提要云:“保祯字瑞卿,漳浦人。是书以孝行事实区为十六类,一曰帝王,二曰圣门,三曰纯孝,四曰世孝,五曰禄养,六曰苦行,七曰神助,八曰通神.九曰寻亲,十曰格暴,十一曰复仇,十二曰死孝,十三曰永幕,十四曰瑞应,十五曰童孝,十六曰女孝。”  相似文献   
13.
池州境内石台的杉山唐代就建有佛寺,宋代后佛教相当兴盛,今尚有佛寺和僧人墓塔、墓碑的遗存。近年来随着杉山的旅游开发,杉山佛教的历史也渐为人们所注意,文章依据留存的文献、文物,对杉山的佛教史迹进行了查考,尽力勾画出杉山佛教发展的大致线索和基本轮廓,为地域文化研究、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是继《全宋诗补佚丛札》非专题性宋佚诗辑佚成果的续编,所利用的文献范围较广,共辑得佚诗118首、佚句81则,其作者有名姓者88人,新见作者26人。  相似文献   
16.
《白岳庵诗话》二卷,清余楙撰。余楙,字啸松,休宁人,寓居浙江嘉兴。关于他的家世、里居,我省地方文献少见记载,《安徽文献书目》、《皖人书录》竟将他误为明代人,其里居或日婺源(一),颇为错谬。本书卷端作者即日“余家世新安”,卷下又曰:“故里洽舍村,依鹤山而居。”查康熙《徽州府志》,  相似文献   
17.
宣城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宋诗》有不少遗漏.本文从几种宣城地方文献中辑得宋佚诗六十余首,尤以嘉庆《泾县志》为多,其中有些作者未入录《全宋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一首名作,被选入许多词的选本,评介文章也很不少。这样一首人所熟知的作品,解说却颇为纷纭。关于它的情调和结构,二十年前,夏承焘先生曾发表过一些意见。夏先生认为,“这首词题是‘壮词’”,实际表现的却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未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①“幻灭”,“失望”云云,不言而喻,词的情调是够悲怆、感伤的了;九句对一句,用夏先生的话来说,“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看法,近年夏先生又几次重申,②影响不小,渐为一些辛词的评注者所接受。这首词的情调、结构是不是就象夏先生所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20.
太平府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太平府即宋太平州(治当徐),辖境包括今安徽马鞍山、芜湖、繁昌。从太平府地方文献中共辑录为《全宋诗》失收的作品27首,重录2首,其中包括黄庭坚、沈括、郭祥正、贺铸、洪迈等知名人士的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