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53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4088篇 |
科学研究 | 430篇 |
各国文化 | 22篇 |
体育 | 273篇 |
综合类 | 123篇 |
文化理论 | 41篇 |
信息传播 | 6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363篇 |
2013年 | 256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295篇 |
2007年 | 341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4篇 |
1953年 | 3篇 |
1952年 | 4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81.
“筷子提米”实验是教学“摩擦力”时常被采用且非常经典的演示实验之一,以“一根筷子提起一杯米”的神奇现象,生动形象且极具说服力的向学生展示出静摩擦力的存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力的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该实验被苏科版、浙教版等多个版本教材先后收录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2.
沈俊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168-171
由于国家有关宏观政策尚不完善,民办高校社会地位低、管理模式单一,民办高校教师群体价值取向市场化、人际关系弱化等原因,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凝聚力弱化。要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凝聚力,教育主管部门要增加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投入和资源投入,民办高校领导者要破除企业化经营理念,以民主参与管理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通过强化利益凝聚、事业凝聚、文化凝聚、精神凝聚等凝聚力机制建设,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维持力,实现办学成果共享,实现学校事业与个人职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83.
<正>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因此,儿童诗的教学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儿童诗还给儿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诗人是我"的角度,和文本展开对话,以期与诗人产生共鸣,并激发"我是诗人"的创作灵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课堂上,力求通过想象、体验、诵读、仿说,带领学生走进诗意课堂,让 相似文献
984.
985.
校务公开将高校享有的公共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广大教职工真正地享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对高校校务公开工作进行重新审视,提出新时期高校校务公开需要建立制度体系、分层体系、互动体系和监督体系体系. 相似文献
986.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从义务教育阶段向普通高中阶段纵深推进.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要"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1],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定位--校本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987.
98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全面转型,社会思潮一日千里。民族主义思潮——一种近代以来就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思潮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揆诸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史实可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曾激励过民族自强和解放,亦曾激发国人盲目排外与自大。在检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流变及其主要特征后,本文认为: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都应当着力培植民众的理性民族主义,即在超越历史、超越党派信仰的基础上,对外追求世界和平,对内追求民族认同,这是理性民族主义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人类文明保持健康发展和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两大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89.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研究对人种志的一种借用,它具有人种志的根本特征和研究规范,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初人种志在西方人类学中确立其方法霸主地位之后,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将人种志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萌发了教育人种志的雏形。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以及教育人类学的诞生,教育人种志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成型,并在正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教育人种志的理论探讨与反思,使得该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向纵深发展,并诞生了学校教育人种志。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