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可以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人才济济,历史的推进,时代的变革,无不体现着一代又一代杰出英才的带头作用。英雄造时势,时代也在造就英雄,人才与社会前进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成为  相似文献   
52.
琼斯百米决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 2 7届奥运会女子 10 0m金牌得主琼斯 ,在跑的技术有着明显的个人特点 ,其跑步技术的“前驱”性和其他技术特征上的合理性 ,向我们提示了短跑教学、训练工作应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文章用运动技术分析的方法 ,从琼丝技术特点的角度 ,对其跑的技术从某些侧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3.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灵活且高效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化学教授模式,增添化学教授模式的多样性、有趣性;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提高化学内容教授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通过课堂导入、化解化学实验和丰富化学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4.
55.
56.
沙丽 《新闻战线》2012,(3):46-47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落实新闻"三贴近"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有利于我们调查研究、求真务实、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各媒体见诸行动之迅速、稿件发表之快捷、电视画面之丰富,  相似文献   
57.
王沙丽  张仁斌 《视听界》2004,(2):57-57,56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谈到新闻媒体所处的时代前景时曾经说,“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是英雄时代而是平民时代,这不是一个喜欢表演的时代,而是喜欢自然的时代——”在“平平实实才是真”的氛围中,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展示平常人的内心,是电视媒体的可作为之处。由如东电视台创作并在2002年度江苏省对外宣传“金桥奖”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的电视专题片《放鸭人家》便是这样一个题材的片子。一、挖掘平常题材中的深意《放鸭人家》讲述的是发生在如东县农村一个以放鸭为生的普通农家的事情。这样的人家在我们的农村来说很平常。我们经过多次采访发现,这个看似平常的人家并不平常:四代同堂,三代人放鸭,岁月已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不同的痕迹。这个人家八十多岁的爷爷辛苦一辈子,终年以鸭船为家,他相信  相似文献   
58.
评论是对社会透视的深度、对问题本质的剖析、对热点问题本质揭示的力度及对社会现象深入细致观察后所作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独到、精深、理性的见解。当电视还沉浸在五光十色、热闹气派之中淘淘自乐的时候,观众发现了它的肤浅与平庸。电视终于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新闻评论。评论类节目顺风而起,改变了中国电视在媒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9.
根据近年来举重运动获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级别都在飞快地进步,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我们注意到获得冠军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减小,因为青少年开始练习举重的时间要比过去早得多。然而近十年的举重专门文献中,很多作者通过长期以来的研究主张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最佳年龄大约为十岁。在最近欧洲及世界三大赛举重统计资料显示,获得冠军的年龄约在18—19岁,他们从事举重训练的周期为6—8年,这证明了举重运动员是由早期训练开始的。训练阶段青少年参加举重训练是从选材的最初阶段开始到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名次,有以下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60.
法制节目的重要任务应该是通过现实案例的报道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对于法制节目本身,案件只是载体,曝光性的报道手法只是表现形式,至于对违法现象的揭露,应当视为鞭挞丑恶、抨击腐败、弘扬正气。法律赋予了新闻工作者以舆论监督的权利,同时也维护着被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姓名、肖像、名誉和隐私等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两种权利一但碰撞就会产生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