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潘雅频 《生活教育》2013,(6):111-113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朝诗人张旭的这句诗道出了千百年来萦绕在世人心头的疑惑:世外桃源,你在哪里?也许,人世间是不会有陶渊明笔下那样的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终究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之门而入,但是,追寻桃源,是我们永远的梦。童年,是最该有梦的地方,是梦最斑斓的时候;童年,应该有一个关于桃源的梦。那么,何不跟孩子们一起去寻找一回心中的桃源?  相似文献   
22.
有人说。文本解读有多精彩。课堂教学就会有多精彩。的确。文本把握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应该是全面地解读文本.正确地把握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读文本,与孩子一路同行。  相似文献   
23.
[案例]学习《荔枝》一文,教学临近尾声,学生还沉浸在母子浓浓的情意中。突然,一位学生举手道“:老师,我觉得‘荔枝依旧年年红’这个句子后面的句号用得不合适,用省略号好。”话音刚落,同学们议论纷纷,并迅速形成两派——“句号”派和“省略号”派。到底是句号好,还是省略号好?如何利用这一质疑点、争论点让对话触及心灵,引向文本更深处呢?[课堂回放]师(:赞赏地)说说你们的想法?(“问省略号”派)生1:我觉得用省略号显得意味深长,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有千言万语想对母亲倾诉。生2:荔枝依旧年年红,年年看见荔枝就想起母亲,思念永远不会停止。生3…  相似文献   
24.
潘雅频 《生活教育》2014,(11):121-122
正雨后,天放晴了,孩子们在校园里尽情欢乐。没多久,几个男孩大呼小叫着进来:"老师,老师,蜗牛!"平生最厌虫子之类,尤其是那滑腻腻、软乎乎的虫子,但"盛情"难却,礼节性地瞥一下是必须的。只是一瞥……咦,大小不一,丰腴的,略显憨态;瘦小的,却也玲珑。居然还色彩各异,全不是印象中灰头土脸的模样。也是,记忆中,似乎不曾正眼瞧过它们呢,只是想当然。忍不住又瞄了几眼,这些小东西,慢悠悠蠕动着,旁若无人,淡定从容得很  相似文献   
25.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由衷感叹。观景如此,语文教学亦如此。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领学生步入姹紫嫣红的语文园林,让他们去感  相似文献   
26.
飞雪遐思     
正下雪了!江南的雪,终于矜持地"千呼万唤始出来"。漫天飞雪如晶莹的珠花,似轻灵的飞絮,它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是天地间上演的壮美的舞剧,有最广阔的舞台、最潇洒的舞姿。飞舞的雪花,实在是可爱的精灵。与雪花一起飞扬的,是诗情和童心。瞧,手舞足蹈的,欢呼雀跃的,欣喜若狂的……校园里一片欢腾。语文老师们也乐了:飞雪来得  相似文献   
27.
近两年阅读教学中的“写”越来越受到重视.“读写结合”再度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原先比较多着眼于通过“读写结合”的概念渐渐被转化为读怎样转换为写.还关注写怎样促进读的“读写互动”所取代。这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当前不少阅读教学中的“写”实效性还不高:有些“写”存在机械化倾向.忽视与文本的表达范式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