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技术和生产力的角度看,真正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知识、信息要素,而应是知识的创新要素,只有新创造的知识才会给经济带来增长,而且这种创新主要是产业意义的知识创新。知识经济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具有理论内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政策措施及实践,使城乡关系进一步优化.但同时,由于农村利用能源方式粗放、农村低碳意识薄弱,导致碳排放增长显著,制约了城乡一体化正面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应当引入低碳经济的理念,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着眼低碳小城镇建设,实行迁村并点,集约化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从而降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量,为城乡一体化正面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建增  高鹏 《物理教师》2010,31(8):10-10
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共同必修I第42页第2小题.原题是: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有人提出下列说法,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1)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3)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也越大.(4)加速度方向与末速度方向总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盛行和重视实用技能培养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等教育的实用化与工具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们关注通识教育是由于它凸现了现实社会中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加强和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实践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和德性的养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作为国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安排,既是一个过程,又是这一过程的目标;在其推进过程中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利益主体的利益,政府利益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结合,企业利益表现在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的扩大方面,居民利益则表现为个人总体效用的提升,它们之间的利益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矛盾;在探讨它们之间利益一致性与矛盾的基础上,应以城乡统筹、以农为本为基本原则,用制度创新与宏观手段推动、调控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社会利益体系保持大体上合理与稳定的格局;重视农民话语权,构建农民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建立由广大群众参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决策机制与评价机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开办之初曾备受欢迎,如今却逐渐呈现出衰落气象;同时,它作为河南省的品牌栏目,又成为当下河南戏曲整体畸形化又不甚景气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梨园春》衰落成因的基础上,希冀此栏目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正确发挥其对河南戏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挑战。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高等学府 ,其综合教育更有其独特的目的与意义。为克服高师院校目前综合课程设置的“拼盘化”、“杂、散、乱”倾向 ,本文提供了高师院校综合课程设置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在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数量减少过快、土地集约化利用不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导致了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恶化。协调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遵循农业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在战略选择上。坚持真正把农业放在城镇化推进工作的首位;在具体政策上,要突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制度安排与创新、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制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摆正“三农”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的位置等重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制定全面改革的政策的同时,还提出了改革的策略方法.本文把改革策略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并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问题不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很复杂的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城乡关系从分离、对立到统筹、融合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观的要旨,从以农补工、以乡养城、城乡分隔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与实现城乡一体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观在中国的实践脉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制度创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当前重构和谐城乡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