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高等师范院校都逐步开设了文化素质课,但尚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文化素质课建设的力度,加强管理工作,才能形成文化素质课教学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使文化素质课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推动整个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深化高校管理改革 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学分制以推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在目前,要从思想认识,措施配套,管理体制,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完善和发展学分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经济史学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经济史进行研究,是五四以后学术上的重大进展。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包括中国经济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生活,勾勒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线索,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作出开创性的努力;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演变,阐释近代经济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近代经济与封建势力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演进非自然性的特征,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识。李大钊还将经济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结合起来,为奠定中国经济史研究关注现实的传统作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学督导员素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出要把“高校教学督导员素质”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并就高校教学督导员素质结构、提高教学督导员素质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不和谐的现象太多。譬如,高校盛行“学生评教”,以学生的好恶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其结果是这些所谓的“评价”制约教师创造力的发展,“教育的复杂性被淡忘了”①。如果说科研任务的硬性规定是人为制造教师与管理者的对立,而学生“评教”则是制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为对立,这何谈构建和谐校园呢?校园不和谐因素形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学校管理者忘却或漠视契约理念的存在和作用恐怕是重要方面。在笔者看来,不仅契约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契约理念在学生社会化和校园常规运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应该积极地倡导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功能与运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它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高校教学督导功能的认识必须以教学实践和督导工作实践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的监督和引导功能;而且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应该纳入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运行体制中,妥善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督导组的智囊团和参谋部的作用,才能使督导工作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容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贡献是以其介入主流社会为前提的。容闳介入晚清主流社会的历程充满坎坷,虽有局部的成功,但总体上是失败的。他介入晚清社会的动机、行为和方式贯穿了传统与新知的矛盾,体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洋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较量。容闳一直“借力”谋求报国的理想,虽取得部分的成功,但他与主流社会之间的“断裂”又终究使他成为失败的悲剧人物。容闳介入晚清主流社会的曲折历程,正是近代中国的众多留学生归国后社会经历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