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一、借助资料,引入英雄人物1.借助图片,初识刘胡兰师:同学们,上课前王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出示毛主席照片)知道他是谁吗?生:毛主席。师:很好,咱们一起来读——生:人民领袖毛泽东。师: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他曾经为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这样题词——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师:你们知不知道这是给哪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的题词?  相似文献   
32.
2009年10月,陕西省要举办第九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活动”,组委会向我发出邀请,希望我能够上一节课。本次活动有个特殊的要求:需要同一上午上课的两位教师上同一课——人教版课标本一年级上册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  相似文献   
33.
2012年4月,陕西省举行“长安之春”课改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管理专家报告会,我受邀教学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一课。这篇课文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两三天的工夫,我有了初步的教学设想而且比较满意。借班试讲,整堂课都比较顺利,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  相似文献   
34.
一导入新课,扫清阅读障碍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跟老师一起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生: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圆"里面的点要写得长一些,写"园"字要写好里面的竖弯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圆明园?生:曾经的圆明园非常宏伟。生:曾经的圆明园里面有无数珍藏。生:圆明园是一个皇家园林。生:圆明园的毁灭让人非常痛心。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了解了不少资料,我相信大家对于文中的字词也一定认识了。(出示)  相似文献   
35.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近一年的时间,参与首批实验的教师大胆实践和探索,努力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行为,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经验。为了及时总结首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并为更多的实验教师走进新课程提供服务,我们从38个实验区推荐来的500多篇优秀案例中遴选了30篇编辑成“新课程优秀案例专辑”,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本专辑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访谈,课程专家就新课程实验中教师关注的一些问题答本刊记者问。第二部分是教学设计,共15篇,涉及小学、初中多个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每篇都贯穿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叙述精要,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部分是特色案例,共7篇,各篇均抓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新理念指引下课堂上的新气象。第四部分是评析与反思,共8篇,聚焦精彩教学片段和典型问题进行评点与剖析,不乏引人深思之处。我们认为,这些案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某些细节可能有待推敲和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每篇都在一定程度或层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都有令人兴奋的亮点,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案例,是先行者为后来者树起的坐标和书写的启示录,是理念与实践如盐溶于水的鲜活文本。如  相似文献   
36.
教低年级的语文课,常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教师花了不少力气进行生字书写的指导,学生也练了很多遍。可效果就是不明显,学生写的字仍然进步不大。该怎样改进生字教学,提高书写指导的质量?笔者最近观摩了一节识字课——“丁丁冬冬学识字”,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37.
38.
只要做起来     
那天,收到一位老师的电子邮件。他说暑假参加培训,听了我的讲座之后热血沸腾,信心满满,立刻就有了新学期的愿景,恨不得立刻投身实践,做出点儿名堂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3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相似文献   
40.
教材内容 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绞、汁"等7个生字,会写"胚、臀"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明白作者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及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