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3年高考佳作遭遇陷阱邂逅还在上大三的时候,我便急着去找工作,在一次应聘时,却险些遭遇陷阱。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用人公司将招聘地点设在了某酒店的顶层会议室。会议室的门外挤满了人,也难怪,公司的条件的确很诱人,我在服务台领了号,便站在角落里等待。  相似文献   
22.
恨,让人痛苦     
我爱奶奶,我和奶奶是朋友,若有人敢数落或欺负奶奶,我总会奋不顾身地挡在奶奶前头,即使自己根本就不是“敌人”的对手。那时候,太阳特别圆,天也特别蓝,一切都那么美好。可是……一天傍晚,奶奶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心情不好,没完没了地发牢骚。我并没有在意,因为人总是有脾气的,发泄一下就没事了。可天都暗下来了,奶奶的嘴里还是不停地咕哝着。我好心提醒她,该去洗澡了,天已经很晚了,可没想到,这句话却成了导火线,彻底把奶奶的怒气烧着了,她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了我一顿,我心里真是委屈死了。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旅行”,我对奶奶的爱忽地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23.
至今还记得2009年的9月9日,那一天,市教育局教研员要来学校调研,我们真有如临大敌的感觉。9月8日,教务处把改动过的新课表贴到了各年级办公室;同事们见我一副不紧张的样子,问我第二天上什么内容.我说该上哪里就上哪里,  相似文献   
24.
作为书虫,《湖南教育》我是一期不落地读过。刚读夸年的一两期刊物.感觉不到太大的变化.读了好几期之后,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刊物的“问题意识”.让像我这样在一线教书的教师有了亲切感我们的教学和教育,当然有不少的成绩和成就,但毋庸讳言,不足和问题也是很多的。刊物能把这些问题揭示出来,足见其真诚的骨气和旱找问题答案的决心。现在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与此相应.教育和教学也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5.
审判鲁提辖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13课)是传统篇目,其高潮部分是"三拳打死镇关西",打得痛快淋漓,写得酣畅淋漓,这也是课文教学中的重点。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都认为打得解气,所谓大快人心是也。可是,今年在学习这个重点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女学生怕听有关这三拳的内容,有的捂住自己的耳朵,有的伏  相似文献   
26.
王虎森 《学语文》2000,(3):34-34
有一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有两个:《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考生任选一题作文。“近墨者黑”一说由来已久,几成公论,如果有考生写《近墨者未必黑》,那么他(她)就是在作翻案文章。  相似文献   
27.
标题趣谈     
一《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最早的名称是《石头记》。人们觉得《石头记》这名称不动听,就给它改名字,前前后后改了很多个,最后才定名《红楼梦》——这名称不错,既能囊括全书,也契合小说的思想内容,同时它又有揭示主题、暗示贾家由盛到衰的作用。美国名著《飘》,按其英文直译是《随风而逝》。如今你若问文学爱好者看过《飘》吗,我相信他们都会点头;如果你问他们《随风而逝》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28.
[2003年中考佳作]浴火重生的书湖南某考生两千多年前,秦王大殿……你在这沉闷、压抑、连空气都快发霉的大殿中住了很久,目睹了太多的唇枪舌剑的场面。终于,今天,有了些许的欢笑。秦王一脸的严肃未能遮掩心中的喜悦。今天,他废除了王侯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终于将  相似文献   
29.
王虎森 《学语文》2005,(3):53-54
高考作文,不管怎样文体不限、自选角度,都离不了要说理。有的是用逻辑推出“理”来,有的是用故事述出“理”来……这“理”一要正确深刻,二要说得巧妙,方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0.
祭弟文     
王虎森 《学语文》2005,(3):52-53
仿写也能出佳作。在文章风格上,此文颇得韩愈《祭十二郎文》之真传。自从2001年那一篇轰动全国的文章《赤兔之死》问世以来,每年都有考生用此种文笔作文。其好处是能传古奥简约之韵味,其不足之处是与现实生活有点“隔”——比如这篇《祭弟文》中人物的对话,就与现实情形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