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虎森 《学语文》2001,(3):40-40
  相似文献   
32.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教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她在解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蓑"字上,花了不少时间。她说,"蓑"是指蓑衣,什么人穿蓑衣呢?一是侠客,二是隐士或者有隐士情怀的人。她的学生没发现什么问题,我却惊呆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她引证了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苏东坡也有像柳宗元那样的隐世想法,他想在沙湖一带买地建房,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侠客为什么披蓑戴笠呢?可  相似文献   
33.
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等19家欧美博物馆、研究所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原属国。针对上面的声明,中华社会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发出公开信。信中声明:  相似文献   
34.
我曾看过一期教育类电视节目,内容是关于中美教育的比较。涉及到教育,尤其是中国的教育,真是有太多的话要说。可是看到最后,节目的结论是,美国教育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正确的做法是取长补短。老实说,看完这期节目之后,我顿为失望,一期探讨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的节目就弄了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这搔痒也让人太不舒服了,太自欺欺人了。  相似文献   
3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典作品和古 典作品画上了等号。中学生很少看同时代作家的 作品,我们似乎有这样一种心理──等这些作品 将来盖棺论定之后再看也不迟。语文教学在很大 程度上与时代脱节,这是原因之一。 我们应当改变这种现状。《一部“高尚”的作品 ──余华< 活着> 导读》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厚古无可厚非,薄今却不可取。  相似文献   
36.
很多人是通过新闻媒体的炒作和一场官司才知道《马桥词典》 这本书的。韩少功是一个很成功 的作家,他的《西望茅草地》、《风 吹唢呐声》、《爸爸爸》都是相当优 秀的作品。一个人出了名,要出 书就很容易了,有人劝他早点出 一本长篇小说,他写好了草稿,但 他对它不满意,于是就把它搁置 了起来。好几年之后,他出版了 《马桥词典》。书一出来立刻就有 不少叫好之声。但不久,有一个 叫王干的评论家对这部小说提出 了自己否定的看法,他说某国也 有一个作家写过一本叫某某某词 典的书,韩少功有模仿抄袭之 嫌。这当然是报纸求之不得的新 …  相似文献   
37.
恰到好处的议论用在诗文中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艾青的《给乌兰诺娃》一诗较短,我们不妨抄录下来: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相似文献   
38.
蘸着青春好写诗河两岸的风情东岸,人们的脸上荡漾春日的笑脸;西岸,人们的眉角充满冬日的阴霾。东边有鲜花、希望——追求,西边只有荒原,充满绝望。东岸的人们有诚意、有信用;但西岸的人心机重重、尔诈我虞。  相似文献   
39.
一、历史和现实:在平行中交叉[2003年高考佳作] 石碑上的历史某考生"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时空中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歌声依旧。300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染病者半月之内,便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准来自滁州的人入城。  相似文献   
40.
[学生短文]"么"字之后应该用问号浏阳市龙伏中学初三李芳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我觉得他喜欢用"么"字,比如:1.它不咬人么?("我"的话)2.我们坐火车去么?("宏儿"的话)3.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杨二嫂"的话)我们这里也说"么",这个"么"字相当于"吗",上面举的前两个例子是一般疑问句,而第三个则是反问句,所以它们的句末都用了问号。可是当我看到小说中下面句子的时候,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