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档案学实践教育资源社会化开发与产品化运用模式,以高校-学生培养为中心,社会-企业需求为导向,市场-产品运用为基础,凝聚高校-社会-市场三维组织优势合力,其中社会化开发缩小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距离,产品化运用则是通过市场来对高校实践型、重技重能教育理念回归的重新确认,对提升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以及培养技术型、应用型高级档案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事档案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法律、体制、人事活动、监督机制等多方面,本文立足于人事档案工作,从其管理流程出发,发现缺陷并探索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把中国档案精品通过海外展览的方式推向全世界,是新时代国家档案事业服务于“文化自信”建设的应有命题。档案展览的海外推广,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技术上的逐渐成熟,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从原始记录中提炼档案故事与在展览交流中激发文化认同。“形式上尽可能丰富”与“内容上尽可能活态”是新时代“档案展览的海外推广”可予以重点研究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4.
5.
档案信息内容的传达必须依靠档案信息符号,而档案信息符号又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才能形成凝聚档案信息的实体,人类文明的传递实质上是各类档案信息内容的传递,因此档案载体扮演了传递人类文明的物质承担者,无论是古代的甲骨文,还是今天的数字文本,均是如此。研究档案保护思想,必然围绕档案载体展开;档案载体的进化,又左右着档案保护思想的历史转变。现今的档案载体更加复杂,进化的趋势多变,我们所尊崇的档案保护思想是否也必然随之发生变革呢?笔者本文正是试图以载体进化为背景,来阐述档案保护思想的变迁,并呼吁现代档案保护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档案一直扮演着凭证工具、管理工具乃至资源配置工具的角色,以“工具”的视角来看待档案,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档案价值在社会多个范围内被广泛发掘、认知之后必然吸引、激发更多的主体尤其是市场主体以更为丰富、多元的方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产品或服务中来,以“产品”的眼光来检验其价值,是档案价值认知以及实现的重要转型。基于市场化和信息化趋势,融入“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经济业态之中,以“产业”的胸怀来发展档案信息产业,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全面跨越。  相似文献   
7.
8.
建立并管理好农民工档案对农民工自身、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农民工档案的内涵、农民工档案对实施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意义以及面临的困境,认为应该把农民工档案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国家战略框架下进行思考,从建设对象、建设区域、建设部门、建设行业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国家档案精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源基础,其走出去对于提升国际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尤其是对推动国际学术、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言意义重大,其走出去非常必要。当前,我国致力于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家档案精品走出去提供了广阔平台,基于国家档案精品的本质、文化交融的趋势与文化利益的维护三重考虑,为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发挥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其走出去势在必然。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我国一定程度存在文化转型、话语缺失、虚无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入侵等问题,其走出去迫在眉睫。因此,亟需建立档案资源精品、档案制度精品、档案学术精品的对外交流体制机制,以“防”“变”“合”等可行路径有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中,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能有效实现档案文化价值。文章在分析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缺味"表象的基础上,从内外层面上探讨了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缺味"的深层原因,并从品牌化、故事化、合作化等角度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利用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