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640篇
科学研究   321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113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碳中和背景下,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合作减排与低碳宣传决策问题。探讨政府补贴、成本分担契约、消费者低碳敏感性及宣传敏感性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政府给予制造商减排成本补贴的情况下,合理的补贴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单位减排量以及总利润;在政府给予制造商减排成本补贴且引入成本共担契约后,供应链整体利润得以提升。当补贴过高时,零售商的积极性受挫,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下降;合理的成本分担比例可以促进供应链双方参与低碳活动,而过高的成本分担比例会降低零售商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2.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放在首位 ,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自我决定理论属于学习动机研究范畴,透过理论关于四个调节阶段和三种基本需要的论述对高校学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向进行梳理,针对工作中评估工具使用不足、价值观导向不鲜明、工作分层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阐述了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5.
案例一:强迫症 小帆,男,18岁,重点中学高三学生。  相似文献   
26.
在实际问题中,最值问题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民经济和生活实践作用很大,加之最值问题涉及到很多高中数学知识,也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它在历年的高考中是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27.
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和谐后勤的需要出发,根据几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体会,从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内外交流、公平公正、安全生产几个方面论述了对构建和谐后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张澳齐 《高中生》2013,(4):14-15
有几个孩子没听过许嵩的歌?清澈的嗓音、清新的曲风,许嵩带给我们太多的快乐、太多的感动。有一天,这个青涩少年将仅花一早晨便写好的《七号公园》发布在网上,竟引来众多网友试听和叫好。同年,他又在网上发布《玫瑰花的葬礼》《浅唱》等歌曲,于是网络收听与下载狂潮被他掀起。自此,许嵩成为高人气创作歌手,开始引发媒体筲自定义筲  相似文献   
29.
李石曾提出了勤工俭学思想、大学区制思想及教育与学术并重思想,虽然他的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仍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鲁迅的“中间物”思想表明他对于以进化论为核心的现代性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在时间意识上表现为一种被法国学者伊夫·瓦岱称之为的“空洞现时”感。这种“空洞的现时”,在鲁迅那里经常转化为“沉默”的主题与意象。“无声的中国”成为鲁迅笔下的中国现代性表征。然而鲁迅的“空洞现时”感并未导向彻底的空虚和沉沦,而是在对于“空洞现时”的揭露、表现和批判中,与这个时代构成了一种被福柯称之为“英雄现时”的关系。鲁迅在悲观与虚无之中奋起反抗,使悲观与虚无成为现代人的意义的试金石,使“空洞的现时”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英雄的现时”。鲁迅以其对“空洞现时”的克服与超越完成了自身的英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