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程然 《家教世界》2023,(26):34-35
<正>西瓜风车适合年龄:6~12岁锻炼动手能力、观察力,让孩子感受夏日的活力游戏目的:纸杯、彩笔、棉签、吸管、铅笔、剪刀准备材料:游戏动作:裁剪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时节,人们各有防暑奇招,  相似文献   
32.
程然 《教育文汇》2003,(4):11-12
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曾经以拍摄表现抗日题材影片而名闻影坛的冯小宁说过这样两件事:有一次,一群中小学生观看《紫日》,当银幕上出现日本鬼子拿一个农妇当靶子绑在树上练刺杀,她的儿子被捆在柱子上,眼看自己的母亲被一刀一刀杀死而凄厉咆哮的时候,坐在前面的小学生竟然笑出声来;还有一次某名牌大学组织观看了《黄河绝恋》之后,一个学生在见面会上说:  相似文献   
33.
程然 《教育探索》2013,(1):21-22
教育有很多目标和任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学生的身份建构。而在学生诸多身份中,教育不能只偏重于社会身份的建构,而忽视学生文化身份的建构。只有把学生文化身份的建构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把合作型学习作为文化身份建构的最佳方式,我国教育才有可能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34.
教育依凭符号,这不仅因为教育的媒介是符号,而且因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符号;所以符号的本质决定了教育的本质,符号的观念性和解释性,决定了教育本质上是自由的、对话的和创造的;教育即人的符号化,人的思维的符号化和行为的符号化,使人成为一个头脑聪慧、举止文明、做事妥当的人.  相似文献   
35.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只有切实解决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修辞策略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风趣地说中国人有两大爱好,一日美食,一日美辞,美辞者,美的修辞也。中国人自古讲究修辞,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汉代学者刘向也说:“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所谓修辞,是人们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的一种活动。从表达方式上说,修辞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37.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建立在教师对汉语言文字的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础上。不了解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我们不妨从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方面进行考察,即未经组织的汉语言文字——字的形、音、义方面,和经过组织的汉语言文字——语法、修辞方面。  相似文献   
3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建立在教师对汉语言文字的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础上.不了解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为了说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我们不妨从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方面进行考察,即未经组织的汉语言文字--字的形、音、义方面,和经过组织的汉语言文字--语法、修辞方面.  相似文献   
39.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邱少云被火烧时.“我”回过头来看,会不会被敌人发现?2.火为什么只烧了邱少云,而没有烧着别人?3.发起总攻时,战友们高喊“为邱少云报仇”,他们是怎么知道邱少云被火烧死的?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上完了。  相似文献   
40.
苏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以《米》《红粉》《妻妾成群》《碧奴》等作品蜚声文坛,他还有兴趣客串一把语文老师?有。在《扬子晚报》组织的一次"作家评参赛作文"的活动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苏童对一组中学生作文的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