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堂、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名称,在中国都是古已有之。但是,在清末中西文化碰撞、新旧势力交替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学堂由专指学习外国语言、西方军事技术的教育机构,演变为指称专门讲求西学的教育机构,最后成为近代新式教育机构的通称。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权利与义务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但在道德生活中,却似乎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因为人们总是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不以获得任何权力或利益作为相应的报偿。事实上,伦理学界的一般看法也正是如此,在通行的伦理学教科书中,至今没有明确的道德权利的概念。然而,对道德义务的进一步考察及对道德心理机制的深层分析却向我们表明: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在道德领域中同样存在,只是由于道德生活的特殊性质,道德权利的存在在这里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田正平、章小谦在《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界用来表达教育者概念的词语,随着教育历史的演进、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职能的不断变化,经历了从教官到教习、从教习到教员、从教员到教师的三次转换。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机构名称的改变,反映了教育观念牵教育制度的变革。民国元年改学堂为学校这一历史事件,是中国传统化和外来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