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31.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同行,多年来一直为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而苦恼,教材枯燥乏味,考试苦于死记硬背,历史课被学生“厌烦“.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初中历史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化、成人化的知识理论体系,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模式,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的材料环境创设和教学组织形式,只管过去不关注现实、只知历史不知未来的教育功利观念等.……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讨论了当前我国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弊端,分析了在教师专业化潮流的背景下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必要性和原则,并从规划长期发展目标、实施动态全程教学评价、采用突出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和后效的教科研评价标准和由学生、自我、同事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设来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3.
罗凌 《教育艺术》2007,(3):16-18
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市场越来越规范,且竞争日趋加剧,我国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靠抓住市场空挡来获取巨额利润和快速成长的方法在今天已经很难行得通。因此我国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得从自身效益抓起,注重绩效管理。我国的绩效管理思想还比较落后,本文就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一些我国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5.
宋人纵谈义理、刻意求新,其实学颇受诟病,因此,宋代雅学在雅学史上评价不高。然其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汉唐旧风,开启了清学端绪,具有重要的变革意义。本文结合宋代雅学的实际,认为其具有性质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语言及学术的开创性等特点,以证明宋代雅学在雅学史上自有其地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相似文献   
36.
罗凌 《教育艺术》2003,(8):20-2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被确定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一项大政方针和紧迫任务。面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蓬勃兴起的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职业教育是否也需要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而且素质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37.
征地与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建纠纷问题,实质上它牵涉到的是公权和私权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协调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基本要件:一是社会公共利益真正成为衡量征地和拆迁合法的标准:二是行政救济程序对征地权与拆迁权行使的监督以及对受侵害方的保护。  相似文献   
38.
文章分析了全民阅读危机的现状和图书馆在阅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了阅读危机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阅读危机下图书馆多元化阅读文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中学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从近年来众多的语文杂志、一些地方性乃至中央级的语文竞赛看,从港、台以及许多国家的教学动态看,“说”的训练已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在日本文部省颁发的《中学学习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各年级的说话训练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初一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说话,养成主动表达的态度。要指导学生善于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话题,确定要表达的观点;说话时要注意遣词造句,发音和速度。初二要求学生能够符合逻辑地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40.
《崇文总目》繁本系统散佚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文总目》繁本系统的散佚停留在“郑删说”和“畏其繁重说”的认识层面上.本文试图分析散佚的内在原因是其官修书目的性质与小序和提要学术价值的有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