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24篇
科学研究   8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是一个持续主动谋划与自然演进交织的过程,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尚缺乏严谨的分析框架。文章基于创业型大学已有研究基础,通过与动态能力的理论对话,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主体性成长的“感知、捕捉与转型”过程,通过与共生演化的理论对话,提出创业型大学嵌入性深化的“缘何共生、如何共生、共生何效”标尺,进而提出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基于整合性分析框架,通过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日志档案查询、访谈或笔谈等途径,文章对典型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进行案例重访,试图展现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的鲜活细节与演进图景。  相似文献   
942.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引发热议。在此背景下,美国教育部教育科技办公室2023年5月发布《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未来:见解与提议》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在改善自适应学习、教学流程、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性评估等方面有巨大潜能,倡导教学回路以人为中心,把研发重点放在解决情境感知、安全、可解释度、可信度等问题,提议教育人工智能的设计应遵循现代学习理论,呼吁教育领导者制定针对性指导方针和保障措施。本文基于该报告,提出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启示:提高人工智能对教育情境的感知能力和对多样化学习的适应性,构建“人在回路”的教育人工智能生态,探索高阶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43.
阿达利的《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对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属性做了较为深刻的说明。它采用历史性与建构性相结合的模式,将音乐的发展概括为牺牲、再现和重复三个阶段。其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重复阶段音乐的一致性这一根本属性,并提出了重复社会理论。重复社会除表现为集体的无差异性,还借由众声喧哗达到沉寂状态。最后,阿达利提出了作为破局之道的“作曲”。然而,《噪音》在研究范式方面有其局限,它没有实现音乐的形式—本体分析与社会—历史分析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44.
针对主动悬架的高能耗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合电磁悬架双向馈能半主动控制系统.首先,建立了悬架的二自由度机-电耦合模型,设计了双向馈能电路,提出了天棚算法和滞环电流控制相结合的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并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和阻尼耗散机理,推导了其动力学和能量性能指标.其次,分析了被动阻尼和负载电阻对悬架动力学性能和能量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45.
钟斌  谢雨轩 《福建教育》2022,(15):40-43
以项目化学习为视域,力求在真实情境下建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教学经验,促进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沉浸式学习。  相似文献   
946.
对当前科学技术期刊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近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以来,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活动有序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说明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互动共长的整体。科技期刊工作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应当从这个整体出发考虑问题,这三者结合得越紧密越协调,科技期刊工作就越有成效。科技编辑人员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扮演着选家、守门人、传播者的角色,一些促进科技活动的功能性社会机制也要编辑人员在编辑活动的过程中启动实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高度重视编辑人才资源的开发,强化编辑队伍建设。现在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规模狭小、分散,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实现产业化、集团化已是大势所趋,不论哪种运营模式都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