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6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重返望家山     
老高 《钓鱼》2014,(2):44-45
有一个地方一直让我魂牵梦绕,可一别十年竟再未前往。十年一梦,一梦十年,你还好吗?望家山水库!  相似文献   
532.
智取虎母山     
老高 《钓鱼》2014,(7):44-45
有一座山很小,但她却很传奇,有一座山不出名,但她却很英雄,她在大别山脉南麓,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镇境内,她就是虎母山。虎母山上有一座小水库,那便是虎母山水库,水库面积不大,却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533.
53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与创新领域,新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版“拜杜法案”)下放收益处置权,以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对此如何响应关系到政策的激励效果。通过政策文献计量与访谈调研的质性方法,基于113份中国研究型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办法,分析了大学针对中国版“拜杜法案”的政策响应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在内部利益主体分配方案上呈现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以“985“、“211”工程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的地方性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回应更“积极”,科技成果转化意愿更高。进一步,基于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理论及大学自组织性理论,尝试提出了中国大学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表现的解释框架,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及组织体系给予的“压力性”回应,二是基于大学的使命定位、自身特征产生的内生性动力,两者合力导致了大学的政策响应特征。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的内在自主性,并关注地方性大学在技术扩散与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5.
通过256家有效企业样本,对效果逻辑对新产品开发优势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讨论并验证了知识搜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效果逻辑正向影响新产品开发速度和创新性,同时正向影响反应型搜寻和前瞻型搜寻;反应型搜寻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正向影响强于前瞻型搜寻,但对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弱于前瞻型搜寻。进一步地,反应型搜寻在效果逻辑与新产品开发速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前瞻型搜寻在效果逻辑与新产品创新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36.
随着国家安全的内涵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发展变迁,知识产权安全正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安全统筹协调机制缺失会造成国家“集体行动困境”,将一般性的知识产权风险转化为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情境下审视知识产权,其核心是国家集体行动中知识产权的自主性、可靠性和可控性。系统分析了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及其中的复杂性机制,认为知识产权安全具备非传统安全的跨国性、非政府性、可转化性特征,知识产权安全问题包含了知识产权治理的制度性安全、知识产权客体的技术性安全、知识产权运作的全球性安全三种形构和多项安全风险表征。基于国家优先、利益平衡与制度实现的公共价值,建立超越市场-政府或私权-主权二分法的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治理的原则、规则和机制体系。最终,从治理决策架构、制度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安全学”的交叉理论研究三方面提出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略。  相似文献   
537.
数据、算法在当前国家治理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揭示算法的知识本质及其权力逻辑,根据科学技术研究(STS)和批判数据研究(CDS)对西方算法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多个警务部门的大量深度访谈资料和数据,从中得出经验见解来打开算法的知识黑箱。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构建知识和权力的技术机制,算法一方面可以构建非结构性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以预测分布式群体的行为;另一方面,促进对复杂社会需求的高度响应和协调。除了塑造社会秩序和回应社会需求,文章进一步揭示了隐藏在算法光鲜技术科学背后的风险根源。通过对引发算法技术争议的焦点——算法透明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算法的风险是如何在“技术”和“社会政治结构”两套科学/叙事知识中产生,并随着算法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引起“平等与正义”的科学争议。由此,可以为算法这一新的研究范式提供连贯的分析与统一理论,系统呈现算法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