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1.
根据青少年科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结构及表现,设计了《青少年科学抽象思维能力测验》,分别对使用新旧课程培养的138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比较了新旧课程对初中生科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新课程学生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显著高于使用旧课程的学生,但对于不同类型学校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差异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能时代个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和重构技术应用与思维发展的关系不仅是对技术赋能学习异化的基本回应,也是推进技术真正赋能学习的现实需要.技术赋能学习的价值冲突源自从整体认识论视角将技术的工具属性与学习的发生规律进行人为割裂,并希冀通过技术捷径获取高效的教育收益,而良好的教育并没有技术捷径.研究立足技术赋能学习的价值冲突,从技术与思维关系的视角提出以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基本共识.基于已有研究,从思维发展与技术支持两个层面廓清了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核心要素,并构建了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运行机制模型.提出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基本路径在于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完善学习空间设计、加强思维能力培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并重点聚焦影响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3.
14.
不久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对全国36所大学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将36所大学分成六个等级。同时将总数为7680万澳元的评估余额视评估的结果下拨各校。此事在澳大利亚教育界引起极大震动,各报也分别作了报道。这次评估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一直是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人们对创造力本质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规律,而且能够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从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三个方面概括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结晶。研究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 ,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力理论 ,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表现和发展以及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创造力研究。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展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Sternberg,1987)。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问题提供能力的重要因素。本从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作一个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认为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概念教学研究;第二,专家与新手比较研究;第三,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第四,科学教师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应包括创造性的过程、产品、个人和环境四方面,具体理解应注意①科学创造力不同于文学艺术创造力;②科学创造力与一般的科学技能有区别;③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家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④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其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 ,主要包括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科学知识 ,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 ,以及突破已有的科学知识 ,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等两个方面 ;科学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 ,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