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传播学史经常忽略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在技术主义方面所做的理论贡献。该学派特别强调传播技术在促进人类心智进化与社会发展上的极端重要性,从而为传播技术主义范式的创立与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但由于片面地强调技术,使芝加哥学派陷入了抽象的技术决定论泥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播技术主义范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均对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的“表征”产生了质疑,提出了“非表征”的理论取向,这与传播学前沿的物质性研究相交汇。本文尝试对非表征理论进行溯源,讨论其地理学、现象学哲学和人类学的源流以及它们的交集。此外,文章总结了非表征理论的方法论,并尝试探微不同取向的非表征理论对“行动”、“地方”与“关系”等关键概念的征用方式,以期廓清非表征可能的理论与实践进路。高度跨学科和现实化导向的非表征理论给传播学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对于理解媒介在传播过程之外的社会意义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3.
城市空间生产中实体化的工商业逻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种情况由于社交媒介平台的渗透而发生了变化。在媒介化社会,城市空间生产已经自觉地遵循着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媒介逻辑。网红店打卡的日常活动在社交平台流行,公共空间形式上的差异化成为了珍贵的资源,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城市空间景观和消费景观。媒介正通过生成性的方式推进着城市空间的数字化和媒介化。  相似文献   
24.
胡翼青 《新闻大学》2007,(4):120-122
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课题研讨会"于2007年5月19日-2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4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与新闻单位的9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对"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新闻传媒与媒介生态"、"新闻业务改革创新"、"当代西方传播学前沿理论"、"新媒体及其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5.
我们正迎来“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数字媒体的发展摧毁了新闻传播学科原有的知识体系,迫使新闻传播学科与新媒体革命交叉融合。二进制在计算机科学和系统论中的应用为文科带来了新场景、新方法、新视野和新工具,而数字媒介的兴起则直接推动了新闻传播学科的数字化转型。在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文科建设中,媒介入射角成为知识体系范式转型的重要方向,而如何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媒介性”则意味着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型,新闻传播教育应注重发掘人作为媒介的可供性。新闻传播学科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这种转型既是对新文科的回应,也是学科本身发展自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6.
长期以来,有些报业经营者认为广告太多会招致读者反感,损害报纸形象,因此提升报纸品位必须减少广告的数量。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少登广告似乎一直是衡量“主流媒体”的标准之一。 必须承认的是,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以前也曾接受过这种观点,从没想过这种想法是不是缺乏证据,是不是有些过时。然而在去年七八月间,笔者有幸参加了两项大规模的读者调查和内容分析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长江中下游的某省会城市党报和某地市党报,它们的参照系是《广州日报》。这两次作业涉及到了广告,有些出其不意的发现改变了笔者的看法。 广告未必…  相似文献   
27.
功能主义的研究路径是一个"建立在行动与结构、社会与个人对立基础上的需要与满足需要之功能分析框架"。[1]对功能主义的研究路径进行反思或批判,对于像我这样从来就是浸润于功能主义社会学路径之中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完成的工作。曾经不止一次地思考过是否有  相似文献   
28.
传播实证研究:从中层理论到货币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传播研究领域,多数实证研究成果不但缺乏学术品位和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对于实践和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实证研究在传播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因为实证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研究完全也可能具备较高学术价值。成型于哥伦比亚学派的实证研究认识论曾经是秉承过中层理论理想的但此后逐渐沦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技术。这种研究技术由于自身的多种缺陷而出现了反理论和反科学的常识化取向。然而,由于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这种技术,因此实证研究技术成为了一种流通于社会的货币,并承担着资源交换的功能。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学者不断地将其塑造为具有主流的地位研究方式以交换社会的各种资源。30年来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实证研究迅速货币化的历史,在这门起步晚,基础薄弱的学科制度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警惕过分强大的工具主义势力,以免这一势力扭曲了传播学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于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的儿童的多种方式的测量,我们发现调查对象对于城市的硬件条件普遍抱有好感而对城市人的品行评价不高,这与他们对于农村硬件条件和农村人品行评价恰好相反.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坚定地要到城市里去发展,甚至去城市发展本身成为他们努力读书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电视在塑造孩子对城市的想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是在人际传播的传统观念的框架下发生的.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条件和人生命运,孩子们被教育到城市中去奋斗,并因而成为他们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而电视对城市硬件的描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动机.  相似文献   
30.
自社交媒体兴起以来,人们对媒介融合的兴趣便从“报网融合”渐渐转向“两微一端”,并认为后者正在成为传统媒体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然而,传统媒体“两微一端”的文化资本很难转换成商业资本,加之缺乏刚性信息,又无法与传统媒体的组织文化相契合,因此“两微一端”并未给传统媒体带来期待中的变革.政务“两微一端”可提供各种服务性和实用性的刚性信息,因此它为政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但同时也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与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两微一端”的运作最为微妙,它可能带来更多文化资本,实现经济资本的增值,但它受制于太多的外在条件限制,运营时往往并非一帆风顺.一种技术嵌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适应和改变所在组织的制度、观念以及资本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