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宝箴、陈三立学术研讨会综述陈宝箴、陈三立学术研讨会1994年10月15日至18日在江西省省会南昌召开。这是国内首次召开这样的会议。30余位对义宁陈氏家族及其学术传统感兴趣的学人,及陈小从、陈流球、陈美延等陈氏後裔参加了会议。(一)关于如何评价陈宝箴...  相似文献   
12.
历代庐山诗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对山水诗创作有不少启示,如思想见识上的启示,诗歌创作必须体现主体的怀抱与情性,须在似与不似之间,形神兼备,以及求奇避俗,写出山光水色之物态等。  相似文献   
13.
吴楚之分界,说法不一,该文认为,其疆界并非固定不变。而江西北部经历了由越族繁衍、后为楚国占据再由吴国占据、最后仍为楚国占据的过程,春秋时期处于"吴头楚尾"的时候不多。春秋前期,江西北部(其时江西中南部尚未开发)为楚国所有,引《左传》与地下出土文物为证。春秋后期,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楚昭王十二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说明番处于楚国东端,彭蠡湖之东。此战之后,即公元前504年至前475年,江西北部彭蠡湖周边地区为吴国所占有,吴公子光出居于艾邑可证。后来越国灭吴国。战国初期,楚灭越,江西北部仍为楚所占据。直至战国末,楚为秦所灭。"吴头楚尾"之说,是后人追缅上古历史所形成的地理概念,难免含混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以其一生精力心血所创作的词,雄深雅健,光耀千古,历来论者甚多。但是,他的诗并不象词那样有龙腾虎跃之势,所以鲜为人所重视。正如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后集》中论稼轩《送别湖南部曲》这首诗时所说:“悲状雄遒,惜为长短句所掩”。不过刘克庄的评论多是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服饰文化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历代统治者对服饰的制定拥有决定权.以符合礼法社会等级制度,作为服饰等级的标志,无论是设计色彩还是图案,都必须效法大自然,以求与大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本文分析几种服饰色彩的由来与特征,分析了服饰图案的设计用意,说明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体现:每一时代的服饰与前代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变化,服饰与某一国家制度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礼仪的重要内容,反映着某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着每一时代的特征,由于人皆有爱美之心,追求华丽的服饰,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斯的服饰与传统服饰不断发生冲突,推动服饰设计突破原有的模式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先骕是一位卓有见识的诗学批评家,主持过<学衡>"诗录"栏目,说明他是一位具有法眼的选家.新文学兴起时,在东南大学的"学衡派"与在北京大学的新文学领袖胡适、陈独秀展开了激烈论战,除了文言、白话之争外,还有"旧体诗"当存还是当废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三个层次:一、黄庭坚在题画诗中发抒他论画的见解与审美趣尚,认为画家须具备人品学识,其次要讲究画的形似、技法以及笔力,方能得心应手,在形似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力求做到神似,画中有“意”有“真趣”。画之最高境界是遗形得神,出神入化,好的画应是无声之诗。二、题画诗三种写法范式。(1)就画论画,对画中之景作出恰当的描述、概括与补充,同时亦可借景抒情,略有阐发。(2)借画师之画,言我之心志,将画意加以引申与发挥。使绘画借诗的境界意趣而得到升华。(3)在题画诗中点明诗中之景乃写画景而非真实之景。三、黄山谷题画诗的艺术特色。(1)尽可能运用比喻与夸张手法去表现景物之物态。(2)炼句琢字,力求生新出奇。(3)章法布局,曲折而驰骤。(4)于诙谐风趣中寓深意。(5)议论带情韵而发。这三个层次互为映发,构成其题画诗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庐山     
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便利的水路交通博得无数诗人的青睐,络绎而来。苏轼于元丰七年来庐山,写峰岭瀑泉以咏风貌景物,游寺观结交高僧名道,绍圣元年再过庐山。另还题咏庐山物产、庐山历史人物,与庐山有关的唱和诗、赠行诗也时有所用。本文试作归类浅析,并认为这些诗多为精品,随物赋形,形神兼备;纵横议论,无不诙谐,见机锋见睿智见妙趣,旷达情志寓其中,好言理的宋诗特征在诗中表现极为明显。庐山也因其诗而播其声名,并丰富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朱熹有两类相关的诗——题咏、题画诗。一是赠给主人的诗,是为其建筑(如堂、屋、轩、藏书阁、园林)而题咏。这类诗既写出了建筑的特点、建筑本身的美,又根据建筑物命名之义进行阐发,兼写主人的胸怀、志节。通过题咏此物,见出对主人的劝勉、叮嘱。二是题画诗,此类诗多采取前两句写画中景,后两句展开议论的章法,议论以补充画作未有之义。从中可见,朱熹深明诗画同源之理,具有很高的艺术品鉴能力,诗中情感深厚,爱憎分明。这两类诗均充溢情趣景趣,见其真性情。  相似文献   
20.
诗词四首     
胡迎建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7(4):F0002-F0002,F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