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浅谈高职院校中的科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中外的高等学校都把搞好科研作为自己的天职和特质,科研是衡量高校档次和个人学术价值的依据。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层面和类型,有其在科研方面的共性与个性;高职院校在宏观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高职的理论研究、高职的教学研究、高职的管理研究等方面很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祝福》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苦难,也刻划了她灵魂的痛苦,这是互有联系而各不相同的两个方面。那么,从作者的立意到小说的本身,哪个方面是作品所着意表现的重点所在呢?在以往的教学与研究中,说法尽管纷纭复杂,但在实际上,往往以前者为重点,要么没有明确孰为重点而实际上没把后者视为重点。对此,笔者心存异议,而又认为正确认定这一主题的重点,很有必要。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科学地把握这一名篇深刻的主题,并有助于认识鲁迅小说意在揭示人物灵魂的深邃性,以及它的“传神”特点和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质量发展阶段的挑战,原本处于弱势的多数民办高校,只有选择真心把学校办成公益事业,倾全力办学,加大投入,精心管理,狠抓质量,才有望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当历史的车轮轰轰行进至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大东方民族却走向了歧途:在此之前,他们曾同样被西方列强所侵略和欺凌;而今,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由与中国同病相怜的近邻,一跃而成为堪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中国则革新变法屡道失败,进一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觉得与两国不同国民性格亦极相关。  相似文献   
15.
社会力量办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潜在驱动力。我省的社会力量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全国并不领先。本文旨在探索问题所在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仙逝两周年前夕,在李先生执教二十四年的南开大学,于8月16日至18日召开了李何林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李先生的生前友好、来自四面八方李先生教诲过的莘莘学子共近二百人出席了会议,李先生的夫人年近八十的王振华教授也由北京专程到会。这次会议对李先生正直坦荡、光明磊落的学者品  相似文献   
17.
《三星草》的作者们采用十四行诗体 ,绝非仅是对一种西方诗体式的接受和移植 ,而是用这种体式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现代意识 :个人的生命体验 ,个体自我个性的张扬。与此同时 ,还蕴蓄着浓烈的将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贯通融汇的意向。于是此诗集又显现出中国文化传统色彩。这不独体现着中西文化的整合 ,也匡正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抒情主人公的两种偏颇 :在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中总是偏于一极。更应首肯的是 ,他们无论是对个体自我抑或群体自我都具有一种超越意识。整部诗集浓郁与厚重的美学风格 ,正源于此 ;诗人们也因之创获了哲人质素。某些诗章昭示出诗人们与鲁迅的精神关联 ;其实他们所独创的这种汉式十四行 ,亦正是贯彻鲁迅“拿来主义”思想文化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总体观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看待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并加以切实贯彻,对于我们所从事的高职教学是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实行校务公开,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廉洁自律,进一步搞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密切校群关系,维护教育形象,取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理解、支持和帮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型与演进臧恩钰,李春林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是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他要求用小说(文学)改造国民精神、改良社会:“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①但鲁迅要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