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西藏萨迦寺银塔北殿壁画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中心寺庙,其壁画是萨迦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2003年先后开展了萨迦寺壁画现状调查、保护修复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5月开始了萨迦寺壁画的修复.萨迦寺银塔北殿壁画病害以空鼓、裂隙、起甲为主.现场修复采用粉煤灰∶白土∶黄土为填充剂,PS材料为主交联剂的灌浆材料加固修复大面积的空鼓壁画,并辅以小铆钉补强;用丙烯酸乳液和硅-丙乳液为粘合剂,修复了起甲壁画.  相似文献   
12.
壁画表面涂刷保护涂层是西藏壁画制作的主要特点之一,经过长时间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护涂层老化,造成壁画颜料层起甲.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同类材料老化的一般规律,初步确定了西藏壁画表面涂层为含有双键的大分子化合物,现已老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由此而产生的颜料层起甲残片性脆、难溶于水.本研究根据这一特性,提出了筛选修复加固材料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思路,通过现有材料和自制材料的各种性质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改性有机硅丙烯酸乳液作为西藏起甲壁画的修复材料,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大同观音堂是大同市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佛教寺院,其主殿观音殿内现存清末壁画约70m2,是山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清代重要壁画作品.应用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观音堂壁画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矿物颜料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壁画材料及工艺作初步解析.结果表明观音堂壁画使用了传统的干壁画绘制工艺,即在建筑内部的青砖墙体上抹上添加碎麦秸的灰泥,在灰泥上涂抹一层很薄的含有更细植物纤维的黏土,制成细泥层,在细泥层上涂刷高岭石或方解石制成白色底色层,用于作画.壁画使用颜料分别为朱砂、石青、石绿、铅丹、雌黄、水白铅矿及赤铁矿等常见矿物质颜料.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清代大同本地的壁画制作工艺和材料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莫高窟第85窟温湿度监测数据及窟外气象资料,分析了洞窟温湿度分布特征及降水对洞窟空气湿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1)第85窟气温春、夏季分布均匀,秋、冬季相对集中,湿度夏、秋季分布区间宽泛,春、冬季集中;(2)正弦函数和高斯函数可分别模拟窟内气温和湿度的年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窟内温湿度变化明显,波动程度各异;(3)窟内湿度对降水的响应可大致划分为上升期、高湿期、回落期三个阶段.研究结果对莫高窟洞窟微气候特征认知、壁画病害机理研究、以及洞窟开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用具有适宜黏结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和科学的壁画修复工艺,是修复保护莫高窟壁画最关键的两个技术要素。敦煌研究院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起甲壁画修复材料的试验性工作,先后选择卡塞因胶(酪素胶)、天然动植物胶、聚醋酸乙烯酯类、乙基纤维素、丙烯酸酯类、乙烯基酯-丙烯酸酯共聚类、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类等多种材料,分别进行了莫高窟壁画的修复试验。修复工作和实践证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白乳胶)、丙烯酸及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和明胶三类是最适合莫高窟壁画修复的材料。莫高窟已修复的洞窟壁画已经历了数十年的自然环境考验,至今修复后的壁画状况稳定。但由于同种分子结构的化学材料来源不同,一些材料虽组成成分相同,但不同厂家的加工工艺和次要成分配比也不尽相同,因此需在实验室内建立材料的评价方法,对各种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实验室评价和考察,以保证和提高壁画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壁画盐害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盐(NaCl和Na<,2>SO4)与水的相互作用.本文依据沉淀电导滴定原理,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莫高窟壁画地仗中Cl-和SO2-4离子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莫高窟第98窟地仗坚硬处和地仗酥碱处可溶盐阴离子含量,并与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莫高窟壁画地仗可溶盐的现场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含盐量的模拟地仗试块进行吸湿和脱湿试验测定的结果表明,试块含盐量越大,在高湿度环境下吸收的水分越多、速度越快、持续的时间也越长,且吸收水分过程要经历"吸湿期"和"饱和期"两个阶段;而将吸湿饱和后的不同含盐量试块置于低湿度环境时,脱湿过程呈现"脱湿期"和"稳定期"两个阶级,"脱湿期"时间基本相同,而试块含盐量越高,脱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8.
三种加固材料对壁画颜色的影响苏伯民,李茹一、前言据统计,在敦煌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目前约有250余个洞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壁画龟裂起甲、酥碱比较严重且普遍。这些病害如不及时治理,就会造成壁画的严重毁坏。过去,治理这类病害的主要方法是应用一...  相似文献   
19.
壁画盐害与壁画的成盐元素种类、盐分迁徙活动以及环境气象条件等密切相关.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变的可溶盐主要为NaCl和Na2SO4,盐的结晶是破坏力的重要来源.本文运用经典溶液化学的研究方法,界定了三元体系Na+Cl-,SO42- -H2O于35℃、25℃、15℃、5℃、-5℃的相关系,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壁画盐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计算得到了安全含盐量和环境条件的临界数值.研究表明:NaCl的饱和溶解度对温度敏感度不大,它的结晶析出更多的是伴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发生;Na2SO4的饱和溶解度对温度表现较为敏感,它的结晶析出,除了因溶剂水分的蒸发而发生发展之外,还将因温度的降低而产生,他们各自在壁画盐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行为差异,其主导作用的交替点大致在WNa2SO4/WNaCl=1∶3左右,即当该体系中Na2SO4的质量比约达30%时,Na2SO4将成为壁画盐害随洞窟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主导诱因.  相似文献   
20.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颜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烧沟文化属中国早期青铜文化 ,其年代经14 C测定距今 35 90± 1 0 0~ 334 0± 1 0 0年。 1 976年的发掘中 ,出土六种块团状和粉末状颜料。经过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确定它们为赭石 (FEO2 3 )、硫磺 (S)、朱砂、石膏(HgS ,CaSO4 ·2H2 )。另外红外光谱表明两种团状赭石颜料中有很多有机官能团 ,当时是否已经使用胶结材料 ,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