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1.
中日甲午战争的性质是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有些史学家认为:这次战争的性质,从日本方面说来,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从中国方面说来,则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注1)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这次战争,从日本方面说来,确实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从中国方面说来,应该说基本上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否则是不全面的。列宁说:“战争底性质是由战争所继续的是什么政策(战争是政策底继续),是由哪一阶级为了什么目的才进行战争的事实来决定的。”(注2)我们知道,中国抗战的社会力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政府;一种是劳动人民。这两种社会力量的利益是不同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维新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与维新运动之间的关系用“若即若离”较为客观公允,即一方面同情,甚至支持或者直接介入维新活动;另一方面对维新又有微词而保持一定距离。这种复杂历史现象的造成,内因是张氏的阶级地位和思想状况,及其与维新派在一些观点上的分歧;外因是当时政坛上的几支活跃派别的制约。这些派别如翁同龠禾的帝党,张之洞、刘坤一的洋务派等,张謇与他们有更多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具有改革精神,他们与维新派有同有异。张氏的“若即若离”,有利于维新运动的开始兴起,却不利于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