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期刊奖和纯文学奖为例,探讨文学场的结构与文学价值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学价值的生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学价值的生产策略及呈现的样态与文学场的结构以及文学价值的生产者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现实题材作品来考察茅盾文学奖的生产机制.论文提出:茅盾苘文学奖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价值判断关系.一方面受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场中的位置的制约,现实题材的作品必然会在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在文学场逻辑的作用下,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和大小必然又受到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场中的位置以及与此位置相匹配的配置的规范和框架.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抗毒散为纯中药制剂,经动物试验,其对20日龄罗曼母鸡的最大耐受量在35g/lg体质量以上,灌胃最大耐受量为32g/kg体质量,20%免疫抗毒散小白鼠腹腔LD50=0.3mL/20g体质量,LD50的95%的可信限为0.240~0.376 mL/20g体质量;以20%的浓度给小白鼠和雏鸡连续饮水20d,用药期间小白鼠和雏鸡的精神、食欲、生长发育均正常,剖解时组织器官无任何形态学变化;给孕鼠饮水20d,产仔数和仔鼠的发育与对照组无差异,表明使用免疫抗毒散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14.
1978年文学评奖是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重要面向,也是极具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重大事件。新时期以来,继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之后,逐渐设立的针对各种体裁的全国性文学评奖,无疑都是文学评奖制度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对新时期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范国英 《考试周刊》2012,(28):25-26
一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教学观、教材观。新课程教材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大教师也有了强烈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课堂上,老师们往往抛开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的内容,自己再重新进行设计。但是部分老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改组时,盲目地更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上)《统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以作协奖为例探讨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权力场是如何实现对文学场的介入的。权力场作为元场域,使体现权力场逻辑的奖项在社会场域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文学场自主逻辑的增强及经济资本在场域中具有的作用的增大,必然使体现权力场逻辑的文学评奖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其评奖策略和评奖标准,并且,努力扩大此类奖项在社会场域中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直面意外,让意外给力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课堂的,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即出现教学意外。教师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去善待课堂中的意外,真正树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范国英 《考试周刊》2011,(71):79-80
一堂课要提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提,先提什么,再提什么,几个问题按怎样的关系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上着力。只有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不但能达到理解、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逆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对培养理工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有着显著的意义。但是目前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还差强人意。本文提出:只有破除观念上的障碍,建立较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体系,完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