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印度也是政府拿钱办义务教育,但也有普遍问题。主要是官办学校校长缺乏自主性。人员委派、经费审计、教材购买、基建计划等,大一点的事都要上面管理机构决定,效率低下浪费巨大。有的地方还有贪污腐化。  相似文献   
33.
茅于轼 《金秋科苑》2010,(17):98-99
人都说,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可是如果我们检查一下近来发生的社会群体事件和突发冲突,像杨佳杀警案,瓮安动乱案,邓玉娇抗暴,唐福珍自焚案等,极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多半是老百姓没处讲理,不得不走向暴力。  相似文献   
34.
茅于轼 《教育》2009,(12):46-46
我中学是在重庆南开中学上的,这所学校出了好几十个院士。我们那时候就实行素质教育,当然考试也很重要,不过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做习题就能应付考试。我当时只追求及格,不追求高分,剩余时间我喜欢运动、唱歌。  相似文献   
35.
突然听到蔡定剑去世,顿时感到挫折和悲伤。很像多年前听到杨小凯去世那样。事先都知道他们患病,而且将不久于人世,但是真的噩耗来到还是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36.
我认识本书的作者差不多有15年的历史。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多半跟经济学有关。在这本书中他自称为半个经济学家。大家也许会奇怪他另外半个是什么。我觉得他的另外半个可以称为杂家,既有政治,又有历史,还有各种新奇的想法——不好归类的想法。所以不得不称为杂家。  相似文献   
37.
茅于轼 《教师博览》2014,(11):10-11
我国教育的目的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把自己培养成有用之才。至于这个人才为谁所用,用于做什么事,好像不在思考范围内,只要培养出人才,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恰好是我国教育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8.
“公平”是一个很含混的词,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最直观的公平就是大家都差不多,特别是大家的消费差不多,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当我们看到当今的社会贫富不均,穷的穷,富的富,消费水平相差十倍百倍,不平之心油然而起,就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才发现解决公平的问题远不止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39.
教育是不是一项产业是有很大争议的。它的核心争论总是办教育是不是一种商业行为 ,或者干脆问 ,办教育许不许可利润极大化。从经济学的原理来看 ,只要有供应、有需求、不是垄断产品、没有不良外部性 ,就应按市场规则去运作。亦即生产者寻求极大化 ,消费者寻求效用极大化 ,双方都有选择进入退出的自由。通过生产和消费的竞争 ,可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换言之 ,消费者能享受到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产品 ;生产者能从出售产品中补偿全部成本开销。教育这一事业 ,完全符合上述前提。有供应 ,有需求 ,没有垄断 ,没有不良外部性。如果将它当作一项商…  相似文献   
40.
正确看待民间借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扫除一切不利于发展民间借贷的似是而非的“理由”,大力发展民间借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